
揭露。《後漢書·賈宗傳》:“ 宗 擢用其任職者,與邊吏參選,轉相監司,以擿發其姦,或以功次補長吏,故各願盡死。” 宋 曾鞏 《尚書都官員外郎王公墓志銘》:“居郡,求姦事最急,苟有萌孽,一切擿發,窮治之。” 明 方孝孺 《贈河南王佥事序》:“勸學禮士,搏姦擊強,擿發僞媮,威而不苛,寬而不弛,吏民鹹大畏服。”
“擿發”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擿發”意為揭露,特指對隱藏的奸邪、不法之事進行揭發。例如《後漢書·賈宗傳》中提到“擿發其姦”,即通過選拔官員監督邊境,揭露貪腐行為。
該詞多用于曆史文獻或嚴肅語境中,形容對隱秘罪行的揭露,帶有強烈的正義色彩。現代使用較少,常見于學術或文學領域。
中拼音标注“dǎnɡ fā”可能存在錯誤,結合權威性較低的、3及古籍用例,正确讀音應為“tī fā”。
擿發(zhī fà)是一個漢語詞語,它的意思是“擢起頭發”。當一個人的頭發被整齊地拿手梳理或捧起時,我們就可以說他或她“擿發”。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人的儀态或姿态。
擿發的部首是手(扌),部首位置在字的左邊。擿發的總筆畫數是10畫。
擿發的來源于古代的漢字演變。它的繁體字是擿髮。
在古時候,擿發的寫法略有不同,它的寫法是搪手彎弓再直出箭。這個寫法中,手的部分寫得較為詳細,彎弓和箭則比較簡略。
1. 他擿發而起,洗漱完畢後,整個人精神煥發。
2. 她擿發時,陽光正好照在她婷婷玉立的身影上。
3. 那位音樂家擿發之際,觀衆沉浸在他悠揚的琴音中。
擿發的組詞:擿發頭、擿發指、擿發方式。
擿發的近義詞:披發、梳發。
擿發的反義詞:散發、松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