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貼補;補助。 明 唐順之 《條陳海防經略事疏》:“及查沿海衛所原設出哨海船額數,係軍三民七,成造者照舊徵價貼助打造福船之用。” 清 王汝潤 《馥芬居日記》:“餘自三年九月初十搬至 席家栅 秦寅生 房兩間,房金每月五百文,自出,航船稍有租錢, 安甫 稍為貼助。”
“貼助”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詞義
拼音為tiē zhù,意為貼補、補助,指通過財物或資源對他人進行經濟上的支持或補充。例如在明清文獻中常指官方或民間對特定事務的資金補充。
2. 字義分解
3. 曆史用法與例句
4. 近義詞與英文釋義
5. 擴展說明
該詞在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特定語境中,需結合具體背景理解其經濟援助性質。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曆史出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文獻。
《貼助》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部首是“⺁”(心字旁)和“⺼”(肉字旁),分别表示心和肉。根據五筆輸入法的統計數據,它的筆畫數為12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形态演變。如果我們将其轉化為繁體字,它的寫法是「貼助」。古時候,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因此造成了這種變化。
下面是一個使用《貼助》的例句:
在困難時期,他給予了我很多貼助,讓我順利度過了難關。
在現代漢語中,我們還可以組成其他詞語,如“貼心助理”,表示關心體貼的幫助者。
與《貼助》意思相近的詞彙有“扶持”、“支持”等。這些詞語都表示給予幫助、支持或援助的意思。
與《貼助》意思相反的詞彙可以是“拆散”、“疏遠”等。這些詞語表示分開、疏離或遠離的意思。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