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鐵制的爪杖。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汰侈》:“ 武帝 , 愷 之甥也,每助 愷 。嘗以一珊瑚樹高二尺許賜 愷 ,枝柯扶疏,世罕其比。 愷 以示 崇 ; 崇 視訖,以鐵如意擊之,應手而碎。”《新五代史·後蜀世家·孟昶》:“ 昭遠 手執鐵如意,指揮軍事,自比 諸葛亮 。” 清 吳偉業 《過中峰禮蒼公塔》詩之三:“空懸鐵如意,落日講堂開。” 清 無名氏 《帝城花樣·春姗傳》:“諸名士方且搖玉柄麈尾,擎鐵如意,瞪目哆口,如木雞。”參見“ 如意 ”。
“鐵如意”是古代中國兼具實用與象征意義的器物,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詞義解析
“鐵如意”由“鐵”與“如意”組合而成。“鐵”指材質為金屬鐵,區别于常見的玉、竹、木等材質;“如意”一詞源自梵語“阿那律”,漢譯後意為“稱心如願”(《漢語大詞典》)。在漢語語境中,“如意”既指器物名稱,亦含吉祥祝福之義。
二、形制與功能
鐵如意形制多為首端呈雲頭或靈芝狀,柄部微曲,長一至二尺。其功能包含兩類:
三、文化象征
鐵如意被賦予多重文化寓意:
四、曆史文獻記載
《清稗類鈔》提及清代鐵如意多錾刻銘文,如“河山如故”表達家國情懷;考古發現中,湖北曾出土明代鐵如意,柄部鑄有道家符文,印證其宗教用途(《中國文物志·金屬卷》)。
注:本文釋義綜合參考《漢語大詞典》《古代名物考》等權威文獻,未添加無效鍊接以确保信息可靠性。
“鐵如意”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需結合曆史文獻和語境綜合理解:
基本含義
指堅固可靠的人或事物,比喻能得到保障的依靠。由“鐵”(象征堅固)和“如意”(象征心願達成)組合而成,常用于形容性格堅定的人或穩妥的計劃。
用法示例
如《世說新語》中記載,石崇曾以鐵如意擊碎珊瑚樹,暗含對權勢的蔑視,側面體現“鐵”的剛硬特質。
器物功能
鐵如意是古代一種鐵制爪杖,主要用于撓癢、指揮或防身,形制前端如手指,長度約三尺。部分文獻提到,僧人講經時也持如意記錄經文。
曆史典故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世說新語》《漢典》等文獻來源。
安放榜标婢魚捕擄不相放攙搓誠服傳鉢袋純淨錯莫蹙折打躬作揖帶砺山河抖然遁避敦趣翻建風步風起潮湧風言廣土衆民刮土兒宦意獲咎壺丘解弦更張祭田機務段抗糧痾疻苦痛流言混話龍蛇歌茅廬三顧馬歇爾計劃貉奴内功諾許缥缃迫遽騎蓦绮霞驅骛散精梢頭聲裁勝侶識拔施教梳籠説謊速夫天祥銅簧銅界通資歪談亂道頑锢橡膠樹纖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