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蜩鸴的意思、蜩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蜩鸴的解釋

蟬和鷽鸠。鷽鸠,小鳥名。語出《莊子·逍遙遊》:“《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裡,摶扶搖而上者九萬裡,去以六月息者也。’……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裡而南為?’” 宋 陳造 《山居詩》:“此心安穩處,蜩鷽傲鵾鵬。”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蜩鸴”一詞,目前尚未在權威古籍或現代漢語詞典中檢索到直接記載。不過根據漢字構詞規律,可拆分解釋如下:

  1. 蜩(tiáo)
    指蟬類昆蟲,常見于古漢語,如《詩經·豳風·七月》“五月鳴蜩”,《莊子·逍遙遊》中“蜩與學鸠笑之”即以“蜩”比喻目光短淺的小蟲。

  2. 鸴(xué)
    為小型鳥類,古稱“鸴鸠”,即今“山雀”。《莊子·逍遙遊》提到“鸴鸠”嘲笑大鵬南飛,象征自鳴得意的小格局者。

  3. 組合推測
    兩者連用可能源自《莊子》典故,以“蜩鸴”代指目光狹隘、自滿于現狀的庸常之輩,類似“井底之蛙”。但因無明确文獻佐證,此釋義僅供參考。

建議:若該詞出自特定文獻,請提供上下文以便精準解讀;若為自創詞彙,可參考《莊子》意象延伸使用。

網絡擴展解釋二

蜩鸴的意思

《蜩鸴》是一個古時候用于形容小鳥的詞語,主要指蜩(一種小型鳥類)和鸴(鳥名,類似于麻雀)。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康熙字典》,蜩的部首是蟲(chóng)并且它包含了10個筆畫;而鸴的部首是鳥(niǎo)并且有11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寫法

《蜩鸴》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文學作品《詩經》中的一篇名為《蜩》的詩。在繁體字中,蜩寫作螗,鸴寫作鷽。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蜩鸴這個詞可以寫作蟬鴜。

例句

1. 《詩經》中的《蜩》:“蜩與學鸮,相與問于彭伯。言餘罪人,載餘以繹。”

2. 陶淵明的《飲酒》:“岑夫子,丹丘生,将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中有“蜩與學鸠”一句。

組詞

蟬鴜、蜩鸴子、蟬鴜鳩(jū)、蜩鸴鳴

近義詞

蜉蝣、小鳥、麻雀

反義詞

大鳥、飛鳥、雄鳥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