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蜩鸴的意思、蜩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蜩鸴的解釋

蟬和鷽鸠。鷽鸠,小鳥名。語出《莊子·逍遙遊》:“《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裡,摶扶搖而上者九萬裡,去以六月息者也。’……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裡而南為?’” 宋 陳造 《山居詩》:“此心安穩處,蜩鷽傲鵾鵬。”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蜩鸴是由“蜩”與“鸴”組合而成的複合詞,二者均源于古代漢語典籍。“蜩”指蟬類昆蟲,《說文解字》釋為“蟬也”,其鳴聲常被文人用于象征季節變遷或寄托情感,如《詩經·豳風·七月》中“五月鳴蜩”。“鸴”通“鷽”,指小型鳴禽鸴鹠(即鹡鸰),《莊子·逍遙遊》曾以“蜩與學鸠”比喻眼界局限的生物,其中“學鸠”即“鸴”的異寫。

在傳統文學中,“蜩鸴”合用多借指自然界中微小生物,用以反襯宏大境界。例如宋代文人筆記《雲麓漫鈔》提及“蜩鸴之鳴雖細,亦含天籁”,強調萬物皆有其存在價值。清代考據學家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進一步辨析:“鸴鹠善鳴,其聲清越,故與蜩并稱夏蟲之代表”。

該詞現代多用于哲學讨論或文學修辭,比喻目光短淺或生命短暫的事物,其構詞法體現了漢語以單字組合生成新義的典型特征。需注意在《現代漢語詞典》及《新華字典》中未單獨收錄此複合詞,相關釋義需結合古籍用例進行考釋。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蜩鸴”一詞,目前尚未在權威古籍或現代漢語詞典中檢索到直接記載。不過根據漢字構詞規律,可拆分解釋如下:

  1. 蜩(tiáo)
    指蟬類昆蟲,常見于古漢語,如《詩經·豳風·七月》“五月鳴蜩”,《莊子·逍遙遊》中“蜩與學鸠笑之”即以“蜩”比喻目光短淺的小蟲。

  2. 鸴(xué)
    為小型鳥類,古稱“鸴鸠”,即今“山雀”。《莊子·逍遙遊》提到“鸴鸠”嘲笑大鵬南飛,象征自鳴得意的小格局者。

  3. 組合推測
    兩者連用可能源自《莊子》典故,以“蜩鸴”代指目光狹隘、自滿于現狀的庸常之輩,類似“井底之蛙”。但因無明确文獻佐證,此釋義僅供參考。

建議:若該詞出自特定文獻,請提供上下文以便精準解讀;若為自創詞彙,可參考《莊子》意象延伸使用。

别人正在浏覽...

稗乘褊躁敝衣枵腹鼻珠采工茶食叢物膽大心麄道尹定害掇芹二氣芳椒悱悱夫君高音喇叭管家婆韓昌黎含虛會府回話火筴火祥奸讒姜嫄蹇支嚼牙巴勁疾絶亢烤電可足渾狂士練帨利害厲濁激貪鹵鹼馬蹏蟊賊眉花眼笑螟蜅木紅毬南柯蟻内外夾攻槃遊稔收少惠深遯申杼俗體字餮切同輩通歡團音頹傷完竣崴泥毋句遐修屑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