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上的意思、條上的詳細解釋
條上的解釋
謂備文向上陳述。《史記·建元已來王子侯者年表》:“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條上,朕且臨定其號名。”《後漢書·袁安傳》:“ 安 到郡,不入府,先往案獄,理其無明驗者,條上出之。” 宋 蘇轼 《與孫知損運使書》:“策無良於此者矣,所條上數事亦甚穩帖。” 清 陳夢雷 《李葆甫傳》:“裡中有執政家居者,先生條上便宜十餘事,皆中當世切務,執政者異之,而時事已不可為矣。”
詞語分解
- 條的解釋 條 (條) á 植物的細長枝:枝條。柳條兒。荊條。 泛稱條形的東西:條子。面條兒。便(刵 )條兒。金條。鐵條。 細長的形狀:條形。條紋。條案。條幾(?)。條凳。條幅(直挂的長條字畫)。苗條。身條。 項
- 上的解釋 上 à 位置在高處的,與“下”相對:樓上。上邊。 次序或時間在前的:上古。上卷。 等級和質量高的:上等。上策。上乘(佛教用語,一般借指文學藝術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由低處到高處:上山。上車。上升。 去
專業解析
條上的詳細釋義(漢語詞典角度)
“條上”是一個文言色彩較濃的動詞短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但在古籍和特定語境中仍可見。其核心含義是“分條陳述并向上呈報”。
一、 核心釋義
- 詞性: 動詞短語(述賓結構)。
- 基本含義: 将事情、意見或情況分條目、逐條地書寫或陳述,并向上級、尊長或有關部門呈遞、報告。
- 條: 指分條列項,使陳述内容清晰、有條理。
- 上: 指向上級呈送、進呈、禀報。
二、 詳細解釋與用法
- 分條陳述: “條”強調表達的條理性。使用“條上”時,意味着所述内容并非籠統概述,而是經過整理,劃分為若幹條目或要點進行說明,以便于理解和審閱。
- 向上呈報: “上”明确了動作的方向和對象。其對象通常是地位、官職或輩分高于陳述者的人或機構,如君主、上級官員、尊長、朝廷、官府等。這體現了古代文書制度和尊卑禮儀。
- 語境特征: “條上”主要用于正式的、需要向上彙報的文書或口頭陳述場景。常見于古代奏章、公文、書信或史書記載的官員進言行為中。它帶有一定的恭敬和正式色彩。
三、 示例
- 古籍例證:
- “條上便宜七事。”(《後漢書·卷四十六·郭陳列傳》) - 意為:分條陳述了七件有利且應辦的事(上奏給皇帝)。
- “時刺史陶謙條上茂才。”(《三國志·卷八·魏書八·二公孫陶四張傳》裴松之注引《吳書》) - 意為:當時刺史陶謙(将某人)作為茂才(一種舉薦人才的名目)分條列出其事迹向上舉薦。
- “(某人)乃條上封事……”(常見于史書人物傳記) - 意為:(某人)于是分條寫下密封的奏章(向皇帝)呈報。
四、 參考來源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出版。該詞典是規範現代漢語詞彙的權威工具書,對詞語的釋義、用法有明确規定。其對“條”作為動詞有“分條列舉”的義項(如“條陳”),“上”有“呈遞”的義項(如“上書”),組合起來可準确理解“條上”的含義。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作為大型曆史性漢語語文辭典,收錄了大量古代漢語詞彙和用例,是研究漢語詞彙曆史演變和深入理解古詞古義的重要依據。其中對“條上”有更具體的釋義和豐富的古籍例證支持。
網絡擴展解釋
“條上”是一個具有曆史文獻背景的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發音:tiáo shàng
結構:條(上下結構) + 上(獨體結構)
核心釋義:指以書面形式向上級陳述或彙報,常見于古代公文或法律條文。
二、詳細解釋
-
詞源與用法
源自《史記》《後漢書》等古籍,如《史記·建元已來王子侯者年表》記載:“令各條上,朕且臨定其號名”,意為諸侯王需備文上報分封事宜,供皇帝審定。
後多用于官方文書,強調通過正式文本逐條向上級呈報。
-
現代延伸
在當代語境中,可指代規範的書面彙報形式。例如法律條文中的表述:“第七十七條上級海關應當對下級海關的執法活動依法進行監督”。
三、注意事項
- 與道教術語的區分:提到“條上”為道教成語,指情緒失控,但此解釋未見于其他權威文獻,可能為特定領域或誤傳用法。
- 權威性參考:建議優先依據《史記》《後漢書》等古籍及高權威性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的解釋。
四、例句參考
- 《後漢書·袁安傳》:“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案獄,理其無明驗者,條上出之。”
- 現代用法:“各部門需将年度計劃條上至管理層審議。”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史記》《漢書》原文或權威曆史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按習白燦百齡白馬王子幫狗吃食徧施鄨令币聘布衰岑嵒拆梢扯空砑光晨趨從天而下地圓說冬衣方道彰風聲婦人服役伉厲給園光怪陸離和木華藏世界賈利緘藏儉腹極暴捷給藉甚金波驚荒靜堂金顆金蘋果近親棘下卷中人巨毋狂豔良兵貍骨帖沒十成迷戀目牛無全披裘負薪七尺軀青挺挺三茶六禮省陳事本霜縠曙星天溝頽索外憂偉特效節脅迫犀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