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枝幹。 晉 陶淵明 《聯句》詩:“高柯擢條幹,遠眺同天色。”《晉書·石崇傳》:“﹝ 石崇 ﹞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樹,有高三四尺者六七株,條榦絶俗,光彩曜日,如 愷 比者甚衆。” 宋 蘇轍 《種松》詩:“中庭冉冉盈尺苗,條榦雖短風霜足。” 清 唐甄 《潛書·性才》:“氣機不至,萌蘖立見其絶,條榦立見其槁。”
“條幹”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根據語境具體分析:
紡織專業術語(主要含義):
古文中的釋義:
現代語境下,“條幹”主要用于紡織業描述紗線均勻度,而古文中的枝幹含義已逐漸邊緣化。若需進一步了解紡織技術細節,可參考專業文獻或行業标準。
《條幹》是一個漢字詞,由“條”和“幹”兩個字組成。
“條”字是一個由“木”和“示”兩個部首組成的字。它的筆畫數為7畫。它可以作為名詞使用,表示物體的細長而直的形狀,也可以作為動詞使用,表示将物體分成細長的條狀。
“幹”字由“幹”部首和“㔾”部構成,共有2個筆畫。它可以作為名詞使用,表示樹幹或者某物的主要部分;也可以作為動詞使用,表示從事某種工作或職責。
組成詞語“條幹”可以理解為指樹幹的細長條狀部分。
漢字“條幹”的來源比較古老,最早出現在《周禮·春官·大宗伯》中,用來指代作為貢品獻給祭祀的細長樹幹。
繁體字“條幹”是對簡化字“條幹”的一種寫法。在繁體字中,“條”字的“木”部旁邊有樹的字義,與“幹”字寓意的樹幹更加貼合。這種寫法主要在繁體字使用的地區流行。
在古時候,漢字的常用字形與現代不同,也包括了“幹”的不同寫法。在古代書法字帖中,我們可以看到“幹”字旁邊畫有長橫的豎杠。這種寫法在《說文解字》中有記載。
一些例句中可以用到“條幹”的用法:
1. 樹枝上長滿了細細的條幹。
2. 這個家具用了精選的榉木條幹制作。
其他與“條幹”相關的詞語:
組詞:樹幹、細條、竹條
近義詞:木條、樹枝
反義詞:樹葉、樹枝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