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 captious;nitpick] 在細節上過分苛刻指摘
(1).撥動;撥弄。 唐 姚合 《天竺寺殿前立石》詩:“苔黏月眼風挑剔,塵結雲頭雨磕敲。” 元 薩都剌 《燈草》詩:“但勤挑剔不憚勞,萬炬金蓮紅藥院。” 沙汀 《龔老法團》:“他照例抽來一根香籤,挑剔着煙哨裡的煙糞。” 魯迅 《彷徨·孤獨者》:“那地方的幾個紳士所辦的《學理周報》上,竟開始攻擊我了,自然是決不指名的,但措辭很巧妙,使人一見就覺得我是在挑剔學潮。”
(2).過分指摘細微差錯。 明 朱國桢 《高先生墓志銘》:“有冷語挑剔者,餘等皆偁疾不出。”《官場現形記》第三五回:“現在開了這個大門,以後盡多盡用,部裡頭還能再來挑剔我們嗎?” 何為 《第二次考試》:“這些考試委員和旁聽者在評選時幾乎都帶着苛刻的挑剔神氣。”
(3).指點。《朱子語類》卷七八:“某嘗欲作《書》説,竟不曾成,如制度之屬,祗以疏文為本,若其他未穩處,更與挑剔,令分明,便得。”《五燈會元·黃山輪禅師法嗣·郢州桐泉禅師》:“‘請師挑剔。’師曰:‘攂鼓轉船頭,棹穿波裡月。’”《景德傳燈錄·郢州桐泉山和尚》作“挑揥”。
(4).書法中由下而上的一種筆劃。 宋 姜夔 《續書譜·真》:“挑剔者,字之步履,欲其沉實。 晉 人挑剔,或帶斜拂,或橫引向外,至 顔 柳 始正鋒為之。”
“挑剔”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指對事物或他人的要求過于嚴苛,過分關注細節上的不足,甚至帶有吹毛求疵的意味。以下是詳細解析:
過度挑剔可能影響人際關系,但適度的“挑剔”在專業領域(如科研、藝術)中可體現嚴謹性。需根據具體情境判斷其合理性。
若需進一步探讨語境差異或實際案例,可提供更多背景信息。
挑剔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人或事物對細節要求過高,對缺點和不完美的容忍度很低的特點。挑剔的人通常對周圍的事物有很高的要求,并且很容易對别人或者自己的不滿意處提出批評和指責。
挑剔的拆分部首為手,拆分筆畫為7畫。
“挑剔”由“挑”和“剔”兩個字組成。其中,“挑”意味着挑選、選擇,表示對某些東西或某些特點進行挑剔;“剔”意味着挑刺、扣留,表示對缺點、錯誤等進行指責。兩個字結合起來就表達了對細節和缺點要求過高、苛求的意思。
挑剔的繁體字為“挑剔”。
在古代,挑剔的寫法略有不同。通常将“挑”寫作“趙”,意為選擇、揀選;将“剔”寫作“體”,意為修整、剔除。古時候的寫法更加繁瑣,但意思基本相同。
1. 她對自己的外表非常挑剔,每天花費很多時間來打扮。
2. 這位老闆很挑剔,對員工的工作質量要求極高。
3. 我朋友是個挑剔的吃貨,他對食物的質量和口味要求非常苛刻。
1. 挑剔性格
2. 挑剔要求
3. 挑剔眼光
1. 挑剔的近義詞有苛求、吹毛求疵、苛刻。
1. 挑剔的反義詞有寬容、大度、隨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