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诳騙,詭說。 唐 趙元一 《奉天錄》卷三:“ 田悅 調説三軍,拒我王命。”
2.演述,叙說。 宋 趙令畤 《侯鲭錄》卷五:“至於娼優女子皆能調説大略,惜乎不被之以音律。”
“調説”(同“調說”)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種主要含義:
指用欺騙性言語或虛假陳述迷惑他人。
例句:唐代趙元一《奉天錄》記載:“田悅調説三軍,拒我王命”,描述田悅用欺騙性言辭煽動軍隊對抗朝廷。
指通過語言或表演形式講述内容。
例句:宋代趙令畤《侯鲭錄》提到“娼優女子皆能調説大略”,說明當時民間藝人通過口頭叙述展現故事梗概。
調説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通過講述、說明、解釋等方式來進行引導或調解,以達到協調、解決問題的目的。
調説的部首是言字部,由“言”字構成,表示與講話、言語相關。調説的總筆畫為11畫。
調説這個詞源于漢語,是由“調”和“説”兩個字組合而成。在繁體中,調稱為“調”,説稱為“說”。
在古代漢字中,調説的寫法略有不同。調的古代寫法為“䜌”,説的古代寫法為“說”。這些古代寫法在現代漢字中已經不常見使用。
1. 他通過耐心的調説,成功解決了雙方的矛盾。
2. 老師用生動的例子進行調説,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了問題。
調説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不同的詞組,例如:
1. 調解:通過調説來協調、解決矛盾。
2. 言辭:用于調説的言語、表達方式。
3. 說明:通過調説來闡述、解釋清楚。
與調説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1. 解釋:通過說明、解答來闡明問題。
2. 引導:通過引導、指導來幫助解決問題。
與調説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1. 糾紛:指的是矛盾、沖突無法通過調説來解決。
2. 對立:指的是互相對抗、分歧無法通過調説來調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