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條鬯的意思、條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條鬯的解釋

暢達。《漢書·律曆志上》:“指顧取象,然後陰陽萬物,靡不條鬯該成。” 顔師古 注:“條,達也。鬯,與‘暢’同。” 宋 王安石 《兵部員外郎馬君墓志銘》:“及出仕,所至號為辦治。論議條鬯,人反覆之而不能窮。” 清 段玉裁 《<潛研堂文集>序》:“其書味深,故條鬯而無好盡之失,法古而無摹仿之痕,辨論而無嘂嚣攘袂之習。” 茅盾 《對于文壇的一種風氣的看法》:“事實上它們大部分倒是頗為條鬯,而且淋漓盡緻的。”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條鬯”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暢達”,多用于形容語言、文章或事物的條理清晰、通暢無礙。以下是具體解析:

  1. 字義溯源

    • 條:通“達”,意為通達、順暢。
    • 鬯:通“暢”,指暢通、流暢。兩字組合後,強調事物或言辭的連貫性與邏輯性。
  2. 文獻用例

    • 《漢書·律曆志》中以“條鬯”描述陰陽萬物的通達和諧。
    • 王安石在墓志銘中贊人“論議條鬯”,指其言論邏輯嚴密、表達清晰。
    • 清代段玉裁評論文風“條鬯”,指文章流暢且無冗雜。
    • 茅盾則用該詞肯定文學作品的結構與叙事連貫性。
  3. 現代使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見,多出現于古典文學研究或學術讨論中。若需進一步考證,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或結合更多古代文獻用例綜合分析。

注意:由于當前搜索結果權威性較低,以上解釋主要基于文獻引證,實際應用中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條鬯》的意思

《條鬯》是一個古漢語詞語,常用于古代文獻中,代表着祭祀或儀禮中所用的香料。

拆分部首和筆畫

《條鬯》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木(部首:木,總筆畫:4)和鬯(部首:香,總筆畫:14)。

來源

《條鬯》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祭祀儀式中所用的香料。在古代,人們認為香具有神聖的力量,可以用來安撫神靈、祈福和淨化空氣。因此,人們在祭祀儀式中常常使用香料,而《條鬯》就是其中一種被廣泛應用的香料。

繁體

《條鬯》在繁體字中保持相同的寫法,沒有改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總體來說,由于字形的簡化和演變,漢字的寫法逐漸規範化。刊載在古代文獻中的《條鬯》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

例句

1. 在古代宮廷中,皇帝每年都會親自主持祭天儀式,而《條鬯》則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種香料。

2. 家族舉行祭祀儀式,老祖宗的神位上擺放着供奉用的《條鬯》。

3. 古代文人常常以《條鬯》作為題材,表達對祭祀儀式的向往和追憶。

組詞

條桌、鬯水、香鬯、熏鬯

近義詞

香料、香薰、焚香

反義詞

臭味、異味、惡臭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