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冬至後白晝漸長。 唐 殷堯藩 《寄太仆田卿》詩之二:“若喜長生添線日,微微消息識天心。”《歲時廣記》卷三八引《歲時記》:“ 晉 魏 間,宮中用紅線量日影,冬至後日添長一線。”《歲時廣記》卷三八引《唐雜錄》:“宮中以女功揆日之長短,冬至後日晷漸長,比常日增一線之功。” 元 朱6*德潤 《冬至》詩:“日光繡戶初添線,雪意屏山欲放梅。”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添線漢語 快速查詢。
“添線”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來源與背景
該詞源于古代用紅線測量日影的習俗。據《歲時廣記》等文獻記載,魏晉至唐代宮中通過“紅線量日影”觀測冬至後白晝逐漸變長的現象,每過一日便“添一線”以記錄變化。
例如元代朱德潤《冬至》詩雲:“日光繡戶初添線,雪意屏山欲放梅”。
具體含義
指冬至後太陽直射點北移,北半球白晝時間逐日增加,古人以“添線”形象化描述這一自然現象。
《添線》是一個漢字詞彙,通常用于形容人或物增加線條、紋路,使其更加美觀的行為。該詞語的字形由兩個部分組成,左邊的部分是“缺”字的硬筆字形,右邊的部分是“石”字的變形字形。這兩個部分在語義上并沒有直接聯繫,但形成了一個意義獨特的詞語。
把《添線》拆分為部首和筆畫,可以看到左邊的部首是“缺”,右邊的部首是“石”。根據筆畫的計算方法,可以得到這個漢字一共有13個筆畫。
繁體字“添線”和簡體字“添線”在意思上是完全一樣的,隻是書寫形式略有不同。在古時候的漢字書寫中,常常用“纔”(實心的“糸”上面加一點)來代替現代簡化的“線”。
1. 她用一支細藍筆添了一道紅線在畫的邊緣,使整幅畫作更加生動。
2. 媽媽用金線為我的新裙子添了一些華麗的花紋。
添油加醋、添足、添柴、添丁、添補。
補線、增線、續線。
去線、減線、斷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