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嘗敵的意思、嘗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嘗敵的解釋

亦作“甞敵”。試探敵人實力的強弱。 宋 蘇洵 《權書·心術》:“古之賢将,能以兵甞敵,而又以敵自甞,故去就可以決。” 宋 葉適 《外論三》:“一日之舉,難以嘗敵,非百全必勝,不可為也。”《續資治通鑒·元順帝至正二十年》:“ 廣信 為 友諒 門戶……非大将統全軍以臨之不可。今偏師嘗敵,設若挫衄,非獨 廣信 不可下,吾 衢 先驛騷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嘗敵”是古代漢語軍事術語,指通過試探性進攻來測試敵方實力或防禦弱點。該詞由“嘗試”與“敵對”組合而成,最早見于北宋蘇洵的《權書·心術》:“故古之賢将,能以兵嘗敵,而又以敵自嘗。”其核心含義是通過小規模交鋒獲取敵方情報,為後續戰略部署提供依據。

從構詞法分析,“嘗”在古漢語中常作“試探”解,《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即有“嘗于襄公”的用法;“敵”指作戰對象。《孫子兵法·虛實篇》所載“策之而知得失之計,作之而知動靜之理”的戰術思想,與“嘗敵”存在邏輯關聯。

現代漢語中,“嘗敵”一詞已退出日常使用範疇,但在研究古代軍事文獻時仍具學術價值。例如明代何良臣《陣紀·戰機》強調“嘗敵之法,貴在虛實相濟”,說明該戰術在冷兵器時代戰場偵察中的實際應用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嘗敵”是一個古代軍事術語,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嘗敵”意為試探敵人實力的強弱,拼音為cháng dí。該詞由“嘗”(試探)和“敵”(敵人)組合而成,強調通過小規模行動或策略來評估敵方虛實。


二、詞源與文獻出處

  1. 古代典籍:宋代蘇洵在《權書·心術》中提到:“古之賢将,能以兵嘗敵,而又以敵自嘗。”意為優秀将領既能用兵力試探敵人,又能通過敵人反應反觀自身策略。
  2. 軍事應用:如《續資治通鑒》中記載:“偏師嘗敵,設若挫衄……”,指派遣部分兵力試探敵方,若失敗則可能影響全局。

三、用法與示例


四、相關近義詞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軍事術語的語境,可參考蘇洵《權書》等文獻,或查閱權威詞典(如、3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八輩子碧筒杯鉢盂步打彩旛才技蟾蜍澄谧垂拱楚越大白菜道高望重倒立風馳電赴風窦鳳團膏脈高文秀溝樓橫迸後緣校勘學狡僮焦燥景星慶雲浸漸錦橐久假不歸久曆風塵機械手聚沙成塔口吐珠玑靈悟柳郭榴花龍退祿米縷析冥思苦想南疆南隴砯砰前此切譬輕悠悠全優閏益少年犯松扃邃宇素旄擡策天錫洟涕銅爵樓統銷腕子五風笑影廨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