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天假之年 ”。 南朝 梁 沉約 《與徐勉書》:“若天假其年,還得平健,才力所堪,惟思是策。”
“天假其年”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該成語原指天意讓某人得以生存或延長壽命,後多用于表達天意賦予的延年益壽或特定機遇。其中“假”意為“給予”,“年”指壽命或時間。
“若天假其年,他必能完成這部巨著。” —— 此句體現“天意給予時間以達成目标”的用法。
以上内容綜合了古代文獻和現代詞典釋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左傳》或《漢語大詞典》等來源。
《天假其年》是一個成語,意為上天給予的年份或時刻。
《天假其年》的拆分部首是「天」和「年」,筆畫分别是4畫和6畫。
《天假其年》可追溯到《史記·貨殖列傳》中賈誼的《論衡·商賈篇》,其中寫道:「夫天方歲,天假其年;地菽芗滋,孰假之也?」(方:應該;菽:豆;芗:菜)意思是說天賜給人一年的時間,地賜給人糧食的生長,人又能利用這些資源。這段話形成了《天假其年》成語。
《天假其年》的繁體字是「天假其年」。
在古時候,漢字「天假其年」的寫法與現代相同。
1. 希望上天能夠給予我們幸福的天假其年。
2. 他在别人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真是天假其年,非常及時。
組詞:天賦、天下、年華、年紀。
近義詞:天賜良機、時來運轉。
反義詞:時光荏苒、一日千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