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天律的意思、天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天律的解釋

(1).天時變化的節律。 晉 陸雲 《喜霁賦》:“肅有禱於人謀兮,反極陰於天律。”

(2).天然的音律。 唐 劉禹錫 《唐故尚書主客員外郎盧公集紀》:“心之精微,發而為文。文之神妙,詠而為詩。猶夫孤桐朗玉,自有天律。”

(3).天界的律令。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九:“ 政和 後,道士有賜玉方符者,其次則金方符,長七寸,闊四寸,面為符,背鑄禦書曰:‘賜某人奉以行教,有違天律,罪不汝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天律"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可以從構成它的兩個單字“天”和“律”的本義及引申義來理解,并在不同語境下有特定的内涵。以下是詳細的解釋:

  1. 基本含義:

    • 天: 本義指天空、自然界,引申指至高無上的、主宰一切的(如天帝、天道)、自然的法則或規律。
    • 律: 本義指音律、樂律,引申指法律、法令、規章、規則、約束、規律。
    • 天律: 将兩者結合,其核心含義是指上天的法則、自然的規律或神界的戒律。它強調的是超越人世間、由“天”所制定或體現的、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規則或約束。
  2. 具體内涵與引申義:

    • 自然規律: 指宇宙運行、萬物生滅所遵循的客觀法則。例如,四季更替、日月運行、生老病死等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則。《漢語大詞典》将“天律”解釋為“天時運行的規律”。
    • 天界戒律/神律: 在宗教或神話語境中,指天神或天帝為神仙世界制定的必須遵守的法則、戒條。違反這些戒律會受到上天的懲罰。例如,在道教或民間信仰中,神仙若觸犯天條(天律),會被貶下凡間或遭受其他天譴。
    • 天道法則: 指宇宙間至高無上的道德和倫理法則,被認為是公正、永恒不變的。人間法律(“王法”)的理想狀态是符合和體現這種“天律”。
    • 不可違抗的法則: 強調其絕對性和強制性,任何個體(包括人和神)都必須遵從,否則必受其咎。
  3. 典籍與權威參考:

    •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對“天律”的解釋為:“天時運行的規律。” 這側重于其作為自然法則的含義。
    • 《辭源》(商務印書館): 雖未直接收錄“天律”詞條,但對“天”和“律”的詳盡解釋支持了“天律”作為“上天的法則、自然的規律”這一核心含義。例如,“律”有“法律;法則”義項。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同樣通過“天”和“律”的釋義,印證了“天律”的構成邏輯和基本含義。
    • 典籍例證: 雖然“天律”作為固定詞在古代典籍中不算極其高頻,但其概念廣泛存在。例如,《淮南子》等書中強調的“天道”、“天常”,以及神話傳說中提到的“天條”,其精神實質與“天律”相通。後世文學作品(如明清小說)中常有“觸犯天律”的說法。

“天律”一詞,核心指由天(自然或神明)所制定的、普遍必然且不可違抗的法則、規律或戒律。它主要包含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客觀的自然運行規律(如《漢語大詞典》所釋),二是宗教或神話中天界的法規戒律。這個詞體現了古人對宇宙秩序、道德法則和超自然約束力的認知與敬畏。

網絡擴展解釋

“天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不同角度解釋,具體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天時變化的節律
    指自然界季節、氣候等周期性變化的規律。晉代陸雲在《喜霁賦》中寫道:“肅有禱於人謀兮,反極陰於天律”,體現了古人對自然規律的觀察。

  2. 天然的音律
    形容自然形成或未經雕琢的音律美感。唐代劉禹錫在《唐故尚書主客員外郎盧公集紀》中提到:“猶夫孤桐朗玉,自有天律”,強調詩文與自然音律的契合。

  3. 天界的律令
    多用于神話或宗教語境,指上天制定的法則。宋代陸遊《老學庵筆記》記載:“有違天律,罪不汝貸”,反映古人對超自然秩序的敬畏。

二、引申含義

  1. 小說中的特殊設定
    在小說《茅山後裔》中,“天律”被描述為一把隋代匕首,具有傷害陰物的能力。此為文學創作中的引申用法,非通用詞義。

三、用法示例

四、總結

“天律”一詞多用于描述自然規律、音律或宗教神話中的法則,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文學作品中可能賦予其特殊含義,如武器名稱等。

别人正在浏覽...

伯子八溟般比不籍冊函觇标産業工人稱體載衣吃花酒楚翼刺觸詞掖大喊大叫達覽颠搭鬥盆牍背多音節詞繁然翻嘴封人願奮恚幹災宮律觀采挂印鼓腹含哺何伺毀爇呼喇喇劍首一吷交彩劫燼驚栗金錽就席戾于緑鬟模塊南北路牛宿旗飄眇邱山散亂麝炷失墒庶祈宿卧唾津橐侶外聲忘飡完治委使無諱無機可乘纖毫無犯憲術宵練諧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