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天罡的意思、天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天罡的解釋

(1).星名。即北鬥七星的柄。《參同契》卷下:“二月榆落,魁臨於卯,八月麥生,天罡據酉。”

(2).星命家指月内兇神。《協紀辨方書》引《曆例》:“陽建之月,前三辰為天罡,後三辰為河魁,陰建之月反是。”

(3).道教稱北鬥叢星中三十六星之神。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天罡是漢語中的一個專有名詞,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主要包含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一、天文學與道教文化中的北鬥星柄

在傳統天文學及道教體系中,“天罡”特指北鬥七星的鬥柄部分(即玉衡、開陽、搖光三星構成的區域)。古人觀測北鬥鬥柄的指向變化以确定季節,如《鹖冠子》載:“鬥柄東指,天下皆春。”

道教進一步将“天罡”神格化,視其為統禦星辰、驅邪伏魔的神煞。道經《太上三洞神咒》稱其“天罡大聖,威光萬千”,賦予其護法職能。此義項被《漢語大詞典》收錄為“北鬥星鬥柄” 。


二、神話傳說中的三十六天罡星

在古典神魔小說與民間信仰中,“天罡”常指三十六天罡星,與“七十二地煞”對應。此概念源于道教神霄派的“天罡地煞”星神體系,如《水浒傳》中三十六位主角即被設定為“天罡星”下凡。

《道法會元》卷八十二載:“天罡者,北鬥破軍星也”,認為其象征陽剛正氣,可制伏陰祟。此引申義被《辭源》明确釋義為“星命家所稱的兇神” 。


文化象征與衍生用法

“天罡”在民俗中常代表剛健、權威與驅邪力量,衍生出“天罡正氣”“踏罡步鬥”等術語。武術招式(如天罡掌)、風水羅盤(天罡方位)亦借用此概念,體現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滲透 。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辭源》(商務印書館修訂版)
  3. 《道藏·太上三洞神咒》(文物出版社影印本)
  4. 《道法會元》(收錄于《中華道藏》)

網絡擴展解釋

“天罡”是一個多維度文化概念,其含義涵蓋天文學、宗教命理及文學象征等領域,具體解釋如下:

一、天文學與星象學含義

  1. 北鬥七星之柄
    天罡指北鬥七星尾部的三顆星(玉衡、開陽、搖光),即鬥柄。古人通過鬥柄方向判斷季節,如“鬥柄指東,天下皆春”。
    道教經典《參同契》提到“天罡據酉”,進一步關聯其與方位、時令的關系。

  2. 星命學中的兇神
    星命家将天罡視為月内兇神,認為其影響人事吉兇。《協紀辨方書》記載天罡與“河魁”對應陰陽月份的方位變化。


二、宗教與神話内涵

  1. 道教三十六天罡神
    道教認為北鬥叢星中有三十六天罡星,各對應一位神将,司掌驅邪、護法等職能。天罡大聖被視為“宇宙級管理員”,統禦日月星辰運轉,斡旋陰陽之氣。
    道經稱其“執生殺之衡,握造化之柄”,體現其至高神性。

  2. 神話與文學形象
    《水浒傳》将梁山一百零八将附會為“三十六天罡星”與“七十二地煞星”降世,強化了天罡作為領袖與英雄的象征意義。


三、文化引申與比喻

  1. 象征強大力量或人物
    文學中常用“天罡”比喻勇猛無敵或地位尊崇者,如“他天罡下凡,無人能敵”。
    武術領域亦以“天罡”代指高階武學境界(注:此說法多見于民間演繹,權威典籍較少記載)。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天罡星神的具體職能或《水浒傳》角色對應,可查閱道教典籍或文學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拜師扳絙不等式殘凍箠樸殂逝戴目打誓镫棒動念鬥轉參橫鳳尾箋豐霄光化歸誠詭令瑰望亥地恒娥後事近體詩進轉緝查郡佐鞫囚看漲空濤贶遺老夫練真驢床謾罵梅花角陌面不相識拈指排鄰偏差評理錢串晴和情見乎詞欽惟窮流入氣日騷激是非之心世事洞明收當雙字水榭熟醉貪多嚼不爛套語謄録院天震地駭通泰烏面鹄形鄉版小家子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