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上天的法度。《左傳·昭公二十六年》:“奬順天法。”《大戴禮記·盛德》:“所以禦民之嗜慾好惡,以慎天法,以成德法也。”
(2). 太平天囯 稱所定的法規。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行軍總要》:“倘有懦弱延玩不趕緊築營者,按照天法究治。”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安民告示》:“天法究治,凜遵毋違。”
“天法”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上天的法度
指自然界的普遍規律或宇宙運行的法則,強調人類需遵循的客觀秩序。例如《左傳·昭公二十六年》提到“獎順天法”,《大戴禮記·盛德》也提到“慎天法”。這種用法常見于古代文獻,表達對自然法則的敬畏。
太平天國的法規
在近代曆史中,“天法”特指太平天國政權制定的法律條文。例如《行軍總要》中規定“按照天法究治”違規行為,《安民告示》也強調“凜遵毋違”。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太平天國史料》或古代典籍相關記載。
《天法》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天”是由一橫(一)和一個大撇(一)組成的,而“法”則是由一個“氵”字旁和一個“去”字旁組成的。
“天”的部首是“一”,筆畫數為一;“法”的部首是“氵”,筆畫數為三。
《天法》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在這個詞中,“天”代指自然界的規律和秩序,“法”則指人類社會的法則和規範。它指出了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存在着一種超越人類的規律和秩序。
《天法》的繁體寫法為「天法」
在古代漢字中,天法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根據古籍資料記載,古時候的《天法》可以寫作「天乏」或者「天授」,但其意義與現代的「天法」稍有不同。
1. 遵守《天法》是每個人的責任。
2. 古人認為,人類社會必須與自然界的《天法》相契合,才能保持和諧發展。
天命、天人合一、天地、道法自然等
天道、天理、天理人情
人治、人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