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謄録所的意思、謄録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謄録所的解釋

謄錄院下屬的具體辦事機構。由謄錄生用朱筆謄錄試卷,以謄本送交考官評閱。《宋史·選舉志二》:“入試日,一切不許傳遞……宜令封彌官躬親封鐍卷匱,士人親書幕曆投匱中。俟舉人盡出院,然後啟封,分類抄上,即付謄録所。” 商衍鎏 《清代科舉考試述錄》第二章第三節:“将所備謄録之卷連同士子試卷,用《千字文》編列紅號,每一百卷編一字號,攪亂次序用之……彌封所官親自鈐印,送謄録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謄録所是古代科舉考試中的重要機構,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謄録所是謄錄院的下屬辦事機構,主要負責在科舉考試中謄抄考生試卷,以防止閱卷考官通過筆迹辨認考生身份,确保評卷公正性。

二、職責與流程

  1. 謄錄方式:由專職的謄錄生使用朱筆(紅筆)謄寫試卷,原卷封存,僅将謄本送交考官評閱。
  2. 防弊機制:謄錄過程中隱去考生姓名、籍貫等信息,從根源上杜絕徇私舞弊的可能。

三、曆史背景

謄録所制度最早可追溯至宋代。《宋史·選舉志二》記載:“俟舉人盡出院,然後啟封,分類抄上,即付謄録所”,說明其運作流程已形成規範。

四、制度意義

這一機制體現了古代科舉的嚴密性和公平性追求,成為後世考試防弊的重要參考。部分網絡解釋将其引申為“比喻勤奮高效的辦事機構”,屬于現代語境下的擴展含義。

注音與詞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謄録所的意思

謄録所是一個漢字詞語,也叫作“謄録所”、“誥録所”或者“誦録所”。它指的是古代官府中負責抄寫和錄入重要文件、典籍的部門或機構。

謄録所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謄録所共由10個筆畫組成,由“言”、“敝”、“金”、“頁”和“戶”五個部首構成。

謄録所的來源

謄録所一詞最早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周禮·秋官司寇》中的記載,其後被廣泛應用于古代中國的官府文書管理工作。

謄録所的繁體

謄録所的繁體字為「謄錄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謄録所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常見的寫法包括「誅錄所」、「誦録所」和「冢録所」等。

謄録所的例句

1. 為了保護國家重要文獻,我們成立了一家謄録所,負責複制和保存珍貴古籍。

2. 這本書是從古代謄録所中複制而來的,具有很高的曆史價值。

謄録所的組詞

謄録所沒有明确的組詞,但可以與其他詞語組成短語,比如「謄録所文書」、「謄録所記錄」。

謄録所的近義詞

謄錄部、抄錄處、抄寫所。

謄録所的反義詞

發掘部、挖掘處、整理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