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不知愧的意思、恬不知愧的詳細解釋
恬不知愧的解釋
見“ 恬不知恥 ”。
詞語分解
- 恬的解釋 恬 á 安靜,安然,坦然:恬靜。恬適。恬然。恬谧。恬淡(淡泊名利,清靜無為)。 筆畫數:; 部首:忄; 筆順編號:
- 愧的解釋 愧 ì 羞慚:羞愧。慚愧。愧色。愧怍(慚愧)。愧疚。愧赧(因羞愧而臉紅)。愧悔。問心無愧。 筆畫數:; 部首:忄;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恬不知愧”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拼音:tián bù zhī kuì
- 釋義:形容人做了錯事或可恥之事卻安然處之,毫無羞愧之心,與“恬不知恥”同義。
- 感情色彩:貶義,常用于批評不知廉恥的行為。
出處與典故
- 來源:出自清代閻爾梅《房琯論》中的記載:“琯失律,宜斬;不斬而罷,已屬非法,尚恬不知愧,賓客盈門。” 此處通過房琯兵敗後仍不以為恥的行為,點明成語的貶義内涵。
結構與用法
- 語法結構:偏正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或狀語。
- 例句:
他抄襲他人作品被揭發後,竟仍恬不知愧地宣稱是“借鑒”。
近義詞與擴展
- 近義詞:恬不知恥、厚顔無恥、寡廉鮮恥。
- 反義詞:羞愧難當、無地自容。
注意事項
- 該成語多用于書面語或正式語境,需結合具體情境判斷是否適用,避免誤用。
- 部分低權威來源(如、)對其解釋存在偏差,建議以高權威性釋義為準。
如需更多例句或語境分析,可參考古典文獻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恬不知愧
恬不知愧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人心态甯靜而無愧疚之感。下面将對恬不知愧進行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進行介紹。
拆分部首和筆畫
恬不知愧拆分部首為心字旁和手字旁,其中心字旁為心,手字旁為手。總共有11筆。
來源
恬不知愧來源于《論語·公冶長》:“子曰:恭而安,剛而無禮;辯而無難,簡而文;守約而不忘,正直而不謹。可謂好學也已矣。……子曰:然則學問之道以恬(安定)無愧(愧疚)恐怕發于我乎?”由于此處提到了恬無愧,後來逐漸形成了一個成語。
繁體
恬不知愧的繁體為恬不知愧。
古時候漢字寫法
恬不知愧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相同。
例句
他在做錯事情後,總是能保持恬不知愧的态度。
組詞
恬然、恬淡、恬逸。
近義詞
心安理得、無愧、安貧樂道。
反義詞
愧疚、懊悔、内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