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神馬名。《文選·張衡<東京賦>》:“圉林氏之騶虞,擾澤馬與騰黃。” 李善 注引《瑞應圖》:“騰馬,神馬,一名吉光。”《初學記》卷二九引《符瑞圖》:“騰黃者,神馬也。其色黃,一名乘黃,亦曰飛黃,或作古黃,或曰翠黃,一名紫黃,其狀如狐,背上中兩角。”
(2).泛指駿馬。 清 吳偉業 《讀史偶述》詩:“騰黃赭白總追風,八匹牽來禁苑中。” 郭沫若 《瓶》詩之十一:“你這玉緘一封,好像是騰黃飛下九重,我要沒世地感恩不忘。”參見“ 吉光 ”。
“騰黃”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神馬名
騰黃最早指傳說中的神馬,常見于古代文獻。據《瑞應圖》記載,騰黃又稱“吉光”,其外形“狀如狐,背上中兩角”,毛色多為黃色,是祥瑞的象征。傳說隻有君王德政廣布時才會出現。
泛指駿馬
後世逐漸将“騰黃”引申為駿馬的通稱。例如清代吳偉業的詩句“騰黃赭白總追風”,即以“騰黃”代指良馬。
文獻記載
張衡《東京賦》提到“擾澤馬與騰黃”,李善注引《瑞應圖》詳細描述了其形象。晉代葛洪《抱樸子》也将其與吉光并列,強調其神異屬性。
文化象征
騰黃作為神獸,常與“澤馬”“騶虞”等祥瑞并列,象征太平盛世。唐代《開元占經》更提到“乘之壽三千歲”,賦予其長壽寓意。
火勢旺盛的成語(存疑)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提到“騰黃”形容火勢猛烈,但此說法未見于古籍,可能是現代誤傳或引申。
中藥材“藤黃”
需注意“騰黃”與“藤黃”(一種樹脂類藥材)發音相同但含義不同,避免混淆。
“騰黃”的核心含義為神馬與駿馬,常見于古代文學與祥瑞文化。其他解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瑞應圖》《東京賦》等原始文獻。
「騰黃」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火燒雲騰,形容火勢猛烈、烈焰騰空的樣子。
「騰黃」的部首是「虍」,總共有12筆組成。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左傳·昭公二十八年》:「炎帝伐黃帝于巢湖,火燒雲騰。」後來常用來形容火勢旺盛的場面。
「騰黃」的繁體字是「騰黃」。
在古時候,「騰黃」的寫法可能會略有不同,例如在《廣韻》中寫作「駦黃」,而在《康熙字典》中寫作「駦黃」或「驣黃」。
大火熊熊燃燒,火苗騰黃沖天。
騰雲駕霧、黃昏、雲騰而起
烈火騰雲、火勢旺盛
火焰熄滅、冷卻下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