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審慎周詳地讨究。《舊唐書·祖孝孫傳》:“初, 開皇 中,鐘律多缺,雖 何妥 、 鄭譯 、 蘇夔 、 萬寶常 等亟共讨詳,紛然不定。” 宋 葉適 《觀文殿學士知樞密院事陳公文集序》:“在 宣城 ,讨詳一郡財賦始末,告於上,悲痛篤切,非深於治本者不能知也。”
“讨詳”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為審慎、周詳地探讨或研究。以下是具體解釋及補充信息:
基本含義
“讨”指探讨、研究,“詳”指詳細、審慎,組合後表示對事物進行深入且細緻的探究。例如《舊唐書·祖孝孫傳》中提到“亟共讨詳”,即指學者們共同審慎研究鐘律問題。
語境應用
多用于古代文獻或學術讨論中,強調研究過程的嚴謹性。如宋代葉適在文集中用“讨詳一郡財賦始末”,指對財政問題進行周密考據。
單字拆解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常見于古文或特定學術領域。如需表達類似含義,可替換為“詳究”“周密探讨”等更通用的表述。
《讨詳》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向别人詳細地詢問、探求意見或信息。
《讨詳》的拆分部首是言和⻍,總共有14個筆畫。
《讨詳》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莊子·天下》篇。它出現在莊子和惠子的對話中:“子去聞于堯,求三徑而室者九有乎?” 惠子說:“我去向堯詢問了,他說是有九個人得到了我所求的三個法則。”
《讨詳》的繁體字為「討詳」。
在古代,漢字《讨詳》的寫法并不統一,有時被寫作「討詳」或「討詳」。
1. 他去讨詳了一下老師關于這個問題的意見。
2. 我們應該多讨詳一些專家的意見,以便更好地解決問題。
讨論、詳細、詳述、詳解、詢問等。
請教、探詢、查問。
猜測、推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