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斂藏;隱藏。謂不為人所知。《資治通鑒·唐武宗會昌六年》:“ 太和 以後,益自韜匿,羣居遊處,未嘗發言。” 明 文徵明 《胡參議傳》:“﹝ 胡 ﹞生平寡與,既歸,益事韜匿。” 林纾 《與魏季渚太守書》:“幹濟之士,先求韜匿,願執事留意焉。”
“韬匿”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隱藏或收斂的行為,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資治通鑒》或明代文集等文獻來源。
《韬匿》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
拆分為:韬(音tāo)和匿(音nì)。
其中,《韬》是一個由左右部首組成的字,部首為音,總計6筆。
而《匿》是一個由立刀部以及屏風部組成的字,部首為匚,總計10筆。
《韬匿》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詩經·小雅·韓奕》一篇中,其中有“韬兮,蓺牆之室兮”一句,意思為隱居起來,避世不出。在古代,人們常用這個詞來形容隱居的人。
繁體形式:韜﹒匿
在古代,《韬匿》這個詞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具體寫法如下:
韬:難字旁、钅、重疊香旁、骨、金、人。
匿:冖、累、骨、又、戈、匕。
以下是一些使用《韬匿》的例句:
1. 他在山中韬匿了數年,終于找到了内心的安甯。
2. 她選擇韬匿自己的過去,不願意讓别人知道。
一些與《韬匿》相關的組詞有:
1. 隱匿:表示隱藏、躲藏。
2. 隱居:表示退隱,不與世俗接觸。
一些近義詞有:
1. 遁世:也表示隱居、逃避世俗。
2. 遁藏:表示隱匿、藏匿。
反義詞:
1. 曝光:與韬匿相反,表示公開、暴露。
2. 照明:與韬匿相反,表示照亮、顯露。
以上就是關于《韬匿》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介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