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torrential;surging]∶形容大水奔流貌
白浪滔滔
(2) [keeping up a constant flow of conversation;chatter like a magpie]∶比喻言行或其他事物連續不斷
他滔滔地辯論着,臉上興奮得通紅。——茅盾《第一階段的故事》
這使他們驕傲了,一路滔滔開向平型關,…。—— 周立波《悼*********同志》
年滔滔而自遠兮,壽冉冉而愈衰。——《楚辭·東方朔·七谏》
(3) [grand;magnificent;universal;common]∶盛大;普遍
天下滔滔,知我者希。——《新唐書》
況且老荊那樣的人,滔滔者皆是,換一個來,何嘗會比他好?—— 茅盾《路》
(4) [warm]∶和暖
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楚辭·九章》
(1).大水奔流貌。《詩·齊風·載驅》:“ 汶水 滔滔,行人儦儦。” 毛 傳:“滔滔,流貌。” 漢 王粲 《贈文叔良》詩:“瞻彼 黑水 ,滔滔其流。” 毛6*澤6*東 《沁園春·雪》詞:“ 大河 上下,頓失滔滔。”
(2).比喻言行或其它事物連續不斷。《楚辭·東方朔<七谏·謬谏>》:“年滔滔而自遠兮,壽冉冉而愈衰。” 王逸 注:“滔滔,行貌。” 宋 梅堯臣 《依韻和劉原甫見寄》:“語道滔滔是,論情往往牽。” 元 薩都剌 《燈蛾來》詩:“爾為微物不自覺,往來就死何滔滔。” 周立波 《悼*********同志》:“這使他們驕傲了,一路滔滔開向 平型關 ,并且指日要到達 太原 ,去喝那裡的葡萄酒。” 茅盾 《第一階段的故事》二:“他滔滔地辯論着,臉上興奮得通紅。”
(3).盛大;普遍。《詩·大雅·江漢》:“ 江 漢 浮浮,武夫滔滔。” 孔穎達 疏:“滔滔然多而廣大者,令之順此東流以行征伐。” 唐 杜甫 《惜别行送劉判官》詩:“ 劉侯 奉使光推擇,滔滔才略滄溟窄。”《新唐書·劉迅傳》:“天下滔滔,知我者希。” 明 李贽 《複鄧石陽書》:“然世間惟下下人最多,所謂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茅盾 《路》八:“況且 老荊 那樣的人,滔滔者皆是,換一個來,何嘗會比他好?”
(4).和暖;和樂。《楚辭·九章·懷沙》:“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 王逸 注:“滔滔,盛陽貌也。《史記》作‘陶陶’。” 南朝 宋 謝靈運 《善哉行》:“鄙哉愚人,戚戚懷瘼;善哉達士,滔滔處樂。” 明 王錂 《尋親記·相逢》:“他那裡安然寝睡,高枕無憂,其樂滔滔。”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滔滔漢語 快速查詢。
“滔滔”是一個多義漢語詞彙,綜合各權威詞典及文獻解釋,其含義可分為以下四類:
指大水奔流、聲勢磅礴的景象。例如:
多用于形容言語、事物等延續不絕:
表示規模宏大或範圍廣泛:
此義項較少使用,見于早期文獻:
以上内容綜合自權威詞典及經典文獻,若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出處細節,等來源。
滔滔,是一個古老的漢字詞彙,形容水勢急流的樣子,也可以用來形容言辭激烈、氣勢磅礴的語言。這個詞在漢語中以其獨特的音韻和豐富的内涵一直備受推崇。
滔滔的字形很有意思,它是一個由四個部首組成的漢字:水(氵)部、寸部、兒部和灬部。其中,水部表示水的特性,寸部表示水流的速度,兒部表示動态的意味,而灬部則表示火焰的燃燒。這樣的組合符號層層遞進地形象地表達了滔滔所描述的景象。
滔滔這個詞的來源有待進一步考證,據傳,最早出現在《詩經·杞衛之什·秦風·象箾》中,描述了大水泛濫、洪水滔天的情景。由于這首詩的歌詞及音節齊整,因此在古代逐漸被引申為形容豐富多彩、扣人心弦的言辭。
在繁體字中,滔滔的寫法與簡體字有所不同,多在第一個“滔”字的上方加上一個“水”字旁,形成仿佛“水波翻湧”的視覺效果。
在古時候,滔滔的漢字寫法也有所變化。在金文和篆文中,滔滔的字形更加質樸簡潔,給人一種古樸而沉穩的感覺。這體現了漢字在漫長的曆史流變中的美學與變化。
以下是一些使用滔滔這個詞的例句:
滔滔這個詞常常與水流相關的詞彙組合在一起,比如滔滔江水、滔滔大海。近義詞有滾滾、波濤、泱泱等詞;而反義詞則包括平靜、沉寂、寂靜等。
總之,滔滔作為一個富有内涵的詞彙,通過其獨特的字形和豐富的意義,展示了漢字的美妙之處。它不僅啟示我們對中國文化的理解,也為我們的言辭提供了生動形象的表達方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