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醉貌。 宋 周邦彥 《齊天樂·端午》詞:“荷香暗度。漸引入醄醄,醉鄉深處。” 明 《殺狗記·雪中救兄》:“冒雪衝風,回去吃得醉醄醄。”
(2).歡樂貌。 元 沉和 《賞花時·潇湘八景》套曲:“旋篘新酒釣鮮魚,終日醄醄樂有餘。”《南宮詞紀·梧桐樹·賞春》:“逢佳節,樂醄醄。”
“醄醄”是一個疊詞形式的形容詞,主要用于描述兩種狀态:
醉醺醺的樣子
例如《漢語字典》提到“醄醄沉醉”,形容人醉酒後的狀态。在古詩文中也常與“酕醄”搭配使用,表示大醉,如晁補之《即事》中“有時醉酕醄,大笑翻盞斝”。
歡樂、愉悅的樣子
例如“逢佳節,樂醄醄”一句,描繪節日裡人們的歡快心情。查字典的釋義也明确提到“歡樂貌”。
《醄醄》是一個多音字,讀音為"táo"和"xiāo",意指醉醺醺的狀态,形容人喝醉或陶醉的樣子。
《醄醄》的拆分部首是酉(酒),由17個筆畫組成。
《醄醄》來自《說文解字》,它是繁體字的一種。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所以《醄醄》的古代寫法可能與現代寫法有所差異,鄭碼為CGIC。
他喝得醄醄大醉,一言不發。
醉态、醉酒、醉了、醉情
痛飲、豪飲、暢飲、狂飲
清醒、未醉、未飲、未陶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