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子的核。《漢武故事》:“﹝ 王母 ﹞因出桃七枚,母自啖二枚,與帝五枚,帝留核着前, 王母 問曰:‘用此何為?’上曰:‘此桃美,欲種之。’ 母 笑曰:‘此桃三千年一着子,非下土所植也。’”詩文中常用其事。 北周 庾信 《道士步虛詞》之六:“ 漢帝 看桃核, 齊侯 問棗花。” 唐 劉禹錫 《遊桃源一百韻》:“仙翁遺竹杖, 王母 留桃核。” 宋 王安石 《古意》詩:“當時棄桃核,聞已撐月窟。”
“桃核”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詳細解析:
基本詞義 指桃子的果核,即桃果實内部的堅硬種子部分。這一含義在《漢武故事》等古籍中有明确記載,如西王母贈漢武帝仙桃時提及桃核種植的傳說。
文學象征 在詩文中常被賦予特殊意象,如:
引申含義 作為成語使用時,比喻事物的核心或關鍵部分。例如現代語境中可指代“項目桃核”強調核心環節的重要性。
文化關聯 與“三千年一結果”的仙桃典故密切相關,承載着長生、機緣等傳統文化寓意。
注:該詞發音為táo hé,字形結構由“桃(木部)”與“核(木部)”組成,體現植物屬性特征。
《桃核》是一個指代桃子的種子的詞語。
《桃核》這個詞可以拆分為“木”和“果”兩個部首,總共有11個筆畫。
《桃核》一詞源于中國古代文化,古人用它來描述桃子内部的種子。
在繁體字中,桃核的寫法為「桃核」。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桃核的古時拼音寫法為táo hé。
1. 我在吃桃子時吐出了桃核。
2. 這個桃核可以種下一顆新的桃樹。
桃核糖、桃核桃、桃核香、桃核子等。
桃仁、桃子種子。
桃肉、桃子的果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