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隱匿光采,韫藏寶玉。比喻隱藏才華,不露光芒。《隸釋·漢小黃門谯敏碑》:“君商時度世,引己倍權,守靜徹冗,韜光韞玉,以遠悔咎。”
“韬光韫玉”是一個中文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成語意為隱藏才華或美德,不張揚展示,等待時機。它由“韬光”(隱匿光采)和“韫玉”(珍藏寶玉)兩部分組成,比喻低調内斂、不露鋒芒的處世态度。
最早見于東漢碑文《隸釋·漢小黃門谯敏碑》:“君商時度世,引己倍權,守靜徹冗,韬光韫玉,以遠悔咎。”描述谯敏在複雜環境中隱忍克己、避免災禍的智慧。
若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成語(如“韬光養晦”)或曆史背景,可查閱《漢典》或《隸釋》原文。
韬光韫玉(tāo guāng yùn yù)是一個搭配詞,用來形容某些人隱藏才華、不顯露鋒芒的狀态。下面将對其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進行解析。
韬光韫玉由四個漢字組成,分别是“韬”、“光”、“韫”和“玉”。其中,“韬”字的部首是音,由12畫構成;“光”字的部首是兒,由6畫構成;“韫”字的部首是音,由10畫構成;“玉”字的部首是玉,由5畫構成。
《韬光韫玉》這個詞源于《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吾聞之也:先王有言曰‘韬光’,如玉藏焉。”繁體字:“韜光韫玉”。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以《康熙字典》為例,其中對于“韬光韫玉”這個詞的寫法是:“韜光韞玉”
她是一個韬光韫玉的人,總是默默耕耘,但在關鍵時刻展現出非凡的才華。
韬光:隱藏自己的才華
韫玉:保藏珍貴的東西
韫藏謙虛
藏拙含蓄
揚名顯赫
展露鋒芒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