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上天給予的儆戒。《書·胤征》:“先王克謹天戒,臣人克有常憲,百官修輔,厥後惟明明。”《後漢書·天文志上》:“言其時星辰之變,表象之應,以顯天戒,明王事焉。” 明 李東陽 《求退錄》:“願陛下儆畏天戒,矜恤民窮。”《明史·章懋傳》:“ 武宗 立,陳勤聖學、隆繼述、謹大婚、重詔令、敬天戒五事。”
(2).謂天性戒絕某些嗜好,如飲酒等。《三國演義》第十四回:“酒至 曹豹 面前, 豹 曰:‘我從天戒,不飲酒。’”
“天戒”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解釋:
上天給予的儆戒
指自然現象或災異被古人視為上天的警示,如日食、月食、異常天象等。例如《後漢書·天文志》提到“星辰之變”是“顯天戒,明王事”。曆史上,統治者常通過觀察天象調整政策,以示順應天意。
天性戒絕某些嗜好
指個人天生對某些事物(如飲酒、特定食物)存在生理或心理排斥。例如《三國演義》中曹豹以“天戒”為由拒酒;現代案例中,有人因天生無法食用魚肉或牛肉而産生身體不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古籍原文,可查閱《三國演義》《後漢書》等文獻。
《天戒》是一個中文詞彙,表示上天的警告或禁令。它是由“天”和“戒”兩個字組成。
根據漢字拆字法,我們可以知道“天”字的部首是“一”,“戒”字的部首是“戈”,其中“天”字有四畫,“戒”字有八畫。
《天戒》一詞最早出現在《尚書》中,是古代周朝君主用以警告或禁令臣下的用語。
《天戒》一詞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為「天戒」。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古時候的「天」字寫作「大日」、「戒」字則寫作「⺈斤」。
1. 上天對我們發出了《天戒》,我們必須要嚴格遵守。
2. 冒犯王爺将受到嚴厲的《天戒》。
1. 天道:指宇宙間的天律和自然法則。
2. 戒指:指戴在手指上的裝飾品。
1. 天律:與天戒相似,都表示上天的警告或禁令。
2. 天命:指天地間注定的命運或使命。
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