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ede to the worthy and yield to the able] 推薦賢人,讓位于能者
推舉賢士,讓位與能人。《書·周官》:“推賢讓能,庶官乃和。”《晉書·劉寔傳》:“在朝之士讓於上,草廬之人鹹皆化之,推賢讓能之風從此生矣。” 金 王若虛 《送彭子升之任冀州序》:“ 成王 戒卿士,以謂推賢讓能,則庶官和;不和,政且亂。” 明 焦竑 《玉堂叢語·薦舉》:“其推賢讓能有如此。”
“推賢讓能”是一個褒義成語,指舉薦賢才并主動讓位給有能力的人,強調對人才的推崇和謙讓精神。以下是詳細解釋:
通過這一行為,既能促進人才流動,也能提升整體效率,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推崇的為政之道和處世智慧。
《推賢讓能》是一句成語,指的是推崇賢能、讓位于有才能者。它強調了重用人才、尊重能力的重要性。在社會和組織中,推賢讓能是一種有效的管理和協作方式。
《推賢讓能》的拆分部首是“手”和“目”,其中“手”是第一部首,表示與手有關;“目”是第十部首,表示與眼有關。這兩個部首分别有4個筆畫。
《推賢讓能》這句成語的源自古代典籍。在《禮記·曲禮上》中有:“詩曰:‘覆巢之下無完卵’,曾子曰:‘推賢讓能’。”這句話指出,在颠覆敗落的地方,往往找不到完整的巢,賢者則應該互相推崇、讓位于有能力的人。
在繁體字中,該成語的寫法為「推賢讓能」。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推賢讓能》的寫法略有不同。例如,賢字在篆書中的寫法為「賢」,而推字在小篆中的寫法為「藂」。這些古代變體字的使用在現代文獻中已經較少見。
1. 領導應該推賢讓能,給年輕有才華的人一個發展的機會。
2. 公司通過推賢讓能的方式,不斷提升團隊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組詞:推舉、忠良讓賢、錦上添花、三顧茅廬
近義詞:遺珠之憾、捧紅、推重、委以重任
反義詞:排斥異己、唯我獨尊、閉門造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