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荒廢的墳地。《文選·張載<七哀詩>之一》:“頽隴并墾發,萌隸營農圃。” 張銑 注:“頽隴,頽墳也。”
“頹隴”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tuí lǒng,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指荒廢的墳地,多用于描述古代因戰亂、時間推移或人為破壞而廢棄的墓地。
出自西晉張載的《七哀詩》之一:“頹隴并墾發,萌隸營農圃。”
《七哀詩》原句:“頹隴并墾發,萌隸營農圃。”
近義:頹垣、荒冢;反義:新茔、完冢。
提示:該詞屬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文學作品或曆史文獻。如需更詳細例證,可參考《文選》或漢典網等來源。
頹隴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包括“頹”和“隴”兩個字。
頹的拆分部首是頁,總筆畫數是14。頹一詞來源于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最初以象形為主,後來在演變過程中經曆了許多次變化。在繁體字中,頹的寫法為頹。
隴的拆分部首是阝,總筆畫數是8。隴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地名,主要指的是現在中國西北地區的甘肅省一帶,也被稱為“隴西”。在繁體字中,隴的寫法為壟。
頹隴這個詞的意思是指沮喪、疲乏不振的狀态,多用來形容人們在長期勞累或失意後的心理和身體狀态。
在古代,頹隴的字形寫作“頹壟”,其中“頹”表示疲軟、衰敗,而“壟”表示土堆、土坎。
1. 他最近工作太辛苦,整個人看起來有些頹隴。
2. 戰争過後,村莊裡的屋頂已經頹隴不堪。
頹喪、頹廢、頹敗、頹靡等。
疲倦、乏力、衰弱。
精神煥發、充滿活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