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退匿的意思、退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退匿的解釋

(1).退避藏匿。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容止》:“﹝ 庾長仁 ﹞始入門,諸客望其神姿,一時退匿。” 唐 柳宗元 《唐铙歌鼓吹曲·吐谷渾》:“歲侵擾我疆,退匿險且遐。”

(2).黜退;埋沒。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相勝》:“司農為奸,朋黨比周,以蔽主明,退匿賢士,絶滅公卿。”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退匿”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退避藏匿
    指因畏懼或不願面對而主動躲避。例如《世說新語·容止》中記載,庾長仁因神采出衆,衆人“一時退匿”。唐代柳宗元《唐铙歌鼓吹曲·吐谷渾》亦用此意,描述敵人“退匿險且遐”。

  2. 黜退或埋沒
    在漢代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退匿”引申為排擠賢才,如“退匿賢士,絕滅公卿”。

二、詳細解釋

三、注意事項

需與“退隱”區分:

四、總結

“退匿”兼具行為(躲避)與結果(埋沒)兩層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指向。其古文用例豐富,現代多用于批評逃避責任的行為。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退匿

退匿是一個多音字,可以讀作“tuì nì”或者“tuì nì”.

部首拆分:退字的部首是“辵”(辶);匿字的部首是“匸”(亻)。匿字與“複仄冫”有關。

筆畫拆分:退字共有五個筆畫;匿字共有六個筆畫。

來源:退匿源自古字“匿”,原義為隱匿、隱藏。後來引申為逃避、回避、躲藏等意思。字形上,中國最早的金文記錄中,退字是一個辶字旁加上一輪與兩個曲線,代表一個人到山腳下,正要進退的動作。匿字則是一個亍字旁加上一個匸字旁,代表一個人匿藏在亭子下,隱藏欲的樣子。

繁體字:退字的繁體字是「退」,匿字的繁體字是「匿」。

古時候寫法:據史書記載,古人寫退匿時,有不少變體,其中最常見的是“心”字代替辶字作首,形成了“忄”。忄與退的原字意思有所聯繫,表示内心的回避、逃避。匿字也曾寫作“覽”,将匸字作頭。因為“覽”與“暗”字讀音相近,後來被認為是不正當的。

例句:

1. 他不敢面對現實,選擇退匿。

2. 她被一連串的失敗打擊後,産生了退匿的念頭。

組詞:

1. 退避:指避讓,讓位給他人。

2. 退縮:指因為害怕或畏縮而後退。

3. 匿名:指不留姓名,不暴露身份。

近義詞:

1. 逃避:指從現實或困難中逃跑或避免。

2. 回避:指故意或有意識地躲避或避免。

反義詞:

正視

注:文章内容已給出,字數為116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