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土候的意思、土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土候的解釋

亦作“ 土堠 ”。古代記裡程的土堆。《周書·韋孝寬傳》:“先是,路側一裡置一土候,經雨頽毀,每須修之。自 孝寬 臨州,乃勒部内當候處植槐樹代之。” 宋 陸遊 《有懷梁益舊遊》詩:“土堠累累隻複雙,悠然殘夢對寒釭。” 朱東潤 注:“古代記裡用土堠,亦稱土墩。出城五裡用單墩,十裡用雙墩。”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土候”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古代用于标記裡程的土堆,又稱“土堠”。其功能類似現代的路标,通常設置在道路旁,以單墩(五裡)或雙墩(十裡)區分距離。

二、曆史背景

  1. 起源:最早見于《周書·韋孝寬傳》,記載北周時期官員韋孝寬因土候易被雨水沖毀,改用槐樹替代土堆作為裡程标記。
  2. 結構:單墩代表五裡,雙墩代表十裡,通過堆疊方式區分裡程,便于行人估算路程。

三、文學引用

宋代陸遊在詩作《有懷梁益舊遊》中提及:“土堠累累隻複雙”,生動描繪了道路旁成排的裡程土堆。

四、其他說明

部分資料(如)提到“土候”可引申為“對地盤的統治權”,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主流解釋仍以裡程标記為主。


如需更詳細的古籍原文或詩詞例證,可參考《周書》、陸遊詩集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土候的意思

《土候》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農田的管理者或者地方上的土地代表。土候可以理解為土地的領導者,負責統籌農田的耕種、收獲和分配等工作。

拆分部首和筆畫

《土候》的部首是土字旁,總共有6筆。

來源和繁體字

《土候》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農業社會,當時土地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因此,土地的管理者或土地代表"土候"這個詞應運而生。

在繁體字中,《土候》的寫法是「土侯」。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我們使用象形文字來表達事物的意義。《土候》在古代通常以「土侯」這種寫法來表示,通過"土"字和"侯"字的組合來描述土地的領導者的身份。

例句

1. 他是這片土地上的一位土候,負責管理農田的種植和收獲。

2. 這位土候精心照料土地,帶領農民們走上了緻富之路。

組詞

1. 土地:指代一塊地面或者土壤。

2. 候選:指選舉或者選拔前被考慮或者被提名的人或物。

3. 候車:指在車站等待乘坐車輛或者交通工具的行為。

近義詞

土官、土司、土貴、土族

反義詞

土民、平民、百姓、庶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