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同歸。 三國 魏 嵇康 《與山巨源絕交書》:“故君子百行,殊塗而同緻。”《晉書·樂志上》:“協時正統,殊塗同緻。”
(2).謂同樣效命。 南朝 齊 王儉 《褚淵碑文》:“於是見君親之同緻,知在三之如一。” 李善 注引《國語》:“人生於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師教之,君食之;非食不長,非教不智,生之族也,故一事之,惟其所在,則緻死矣。”
(3).神态相同。 清 曹寅 《北院鶴》詩:“四鶴不同緻,翛然神逈超。”
“同緻”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詳細解釋:
同歸
指不同的行為或途徑最終達到相同的結果。例如:三國魏嵇康在《與山巨源絕交書》中提到“殊塗而同緻”,意為不同的道路通向同一終點。
同樣效命
表示共同效力或為同一目标付出努力。如南朝齊王儉《褚淵碑文》中“見君親之同緻”,強調對君主和親長的一緻忠誠。
神态相同
形容外貌或神情相似,如“兩人雖無血緣,但眉目同緻”。
該詞多用于文學或正式文本中,需根據上下文選擇具體含義。
同緻(tóng zhì)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同”和“緻”。
“同”字的左邊是二畫的“丨”部首,右邊是三畫的“口”部首,共計五畫。
“緻”字的左邊是八畫的“至”部首,右邊是十畫的“土”部首,共計十八畫。
“同緻”一詞常用于表示目的一緻、共同努力的意思,可以簡單理解為“共同緻力于”。
“同緻”在繁體中的寫法是「同緻」。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同緻”可能有一些變異形式,但整體的意思并無太大差異。
1. 我們将同緻力于保護環境,共建綠色家園。
2. 他們同緻力于推動科技創新,共同進步。
同心、緻力、同情、同行、同伴。
共同、一起、協同、合作。
分道揚镳、各行其是、對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