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統裙。《舊唐書·南蠻傳·南平獠》:“婦人橫布兩幅,穿中而貫其首,名為‘通裙’。”
“通裙”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tōng qún,其核心含義是古代女性穿着的一種傳統服飾,具體解釋如下:
通裙即“統裙”,指一種由兩幅布料橫向拼接而成的裙裝。根據《舊唐書·南蠻傳·南平獠》記載,其特點是“婦人橫布兩幅,穿中而貫其首”,即用兩塊布橫向圍裹身體,中間開口套頭穿着,屬于古代南方少數民族的典型服飾。
該詞多見于唐代文獻,反映了當時南方少數民族(如“南平獠”)的服飾文化。其名稱中的“通”可能強調裙裝的連貫性(無分片拼接)或穿着方式的便捷性。
部分資料提到“連裙”與“通裙”同義(如《醒世姻緣傳》中“白绫顧繡連裙”),但相關網頁權威性較低,需謹慎采信。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服飾演變或具體文獻記載,可參考《舊唐書》等史料原文。
《通裙》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穿着連衣裙。通指的是穿着,裙指的是衣裙。
《通裙》的部首是衣字旁,衣字旁是橫向顯示的,表示與衣物有關。《通裙》一詞共有10個筆畫。
《通裙》一詞來源于漢字的演變與發展,屬于現代漢語詞彙。繁體字為「通裙」。
在古時候的寫法中,「通裙」的衣字旁與現代寫法一緻,但是裙字則與現代寫法有所不同,古時候的裙字像是一個小草屋,上面有一條斜線表示屋頂。
她今天穿了一條漂亮的通裙。
通裙間、通裙子、通裙裝、通裙款式。
連衣裙、禮服、長裙。
短裙、褲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