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 銅爵妓 ”。指 三國 魏 曹操 的歌舞妓。 北周 庾信 《拟詠懷》之二三:“徒勞 銅爵 妓,遙望西陵松。” 倪璠 注引《魏志》:“ 曹公 臨死,謂婕妤妓人曰:‘汝等時時登 銅爵臺 ,望吾西陵墓田。’” 唐 朱光弼 《銅雀妓》詩:“ 魏王 銅雀 妓,日暮管弦清。”參見“ 銅雀臺 ”。
(2).樂府平調曲名。又名“銅雀臺”。 南朝 齊 謝朓 、 唐 高適 均有《銅雀妓》詩。參見“ 銅雀臺 ”。
“銅雀妓”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漢語詞彙,其解釋需結合曆史典故和文學背景進行綜合分析:
少數文獻(如)提到“銅雀妓”可隱喻貪腐官員收受賄賂的行為,但此用法非主流,權威資料中未廣泛采納,需謹慎使用。
若需進一步了解相關詩歌原文或曆史細節,可參考(王勃詩作)或(銅雀伎背景考據)。
《銅雀妓》一詞源于古代中國的文學作品,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指的是以銅為材質雕刻而成的雀妓形象,常被用來形容美貌的女子,尤其是那些以歌舞技藝受人喜歡的藝妓。
銅雀妓這個詞可以拆分為三個部首:金、隹、女。其中,“金”代表金屬;“隹”代表鳥類;“女”代表女性。
總體而言,銅雀妓由9個筆畫組成。
銅雀妓一詞最早出現在唐代文學作品《長恨歌》中。該詩由唐代文學家白居易創作,描繪了唐玄宗與楊貴妃之間的愛情故事。在詩中,“銅雀”指的是唐玄宗為楊貴妃所制作的雕像,以表達對楊貴妃美貌的贊美。
在繁體字中,銅雀妓的寫法為「銅雀妓」。
古代漢字中的銅雀妓寫作「銅雀婕妤」。其中,“銅”表示銅的材質;“雀”表示鳥類;“婕妤”為古代對美麗的婦女的稱呼。
1. 她的容貌如同銅雀妓一般,美麗動人。
2. 這位舞者技藝高超,被譽為現代的銅雀妓。
1. 銅雀妓頭:形容美貌動人的女子。
2. 銅雀妓裝:指豔麗的服飾和妝容。
3. 銅雀妓舞:指優美妖娆的舞姿。
近義詞:豔舞女子、楊貴妃、歌舞妓女。
反義詞:普通女子、素雅、端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