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裼衣的意思、裼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裼衣的解釋

古行禮時覆加在裘外之衣。也稱中衣。《禮記·玉藻》“錦衣以裼之” 漢 鄭玄 注:“然則錦衣復有上衣明矣。天子狐白之上衣皮弁服與?凡裼衣象裘色也。”《儀禮·聘禮》“裼降立” 唐 賈公彥 疏:“凡服四時不同。假令冬有裘,儭身褌衫,又有襦袴,襦袴之上有裘,裘上有裼衣,裼衣之上又有上服,皮弁祭服之等。” 錢玄 《三禮名物通釋·衣服·衣裳》:“四時均有裼衣,裼衣亦稱中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裼衣”是中國古代服飾中的一種罩衣,主要用于搭配皮衣穿着,具有禮儀和實用功能。以下是詳細解釋:

1.定義與功能

裼衣是穿在皮衣(如羔裘、麑裘、狐裘等)外層的罩衣,其作用既為裝飾,也體現禮制規範。古人穿皮衣時需将毛朝外,裼衣覆蓋其上,避免直接暴露皮毛,同時通過顔色搭配彰顯身份與場合。

2.顔色與皮衣的搭配

根據《論語·鄉黨》記載,裼衣顔色需與皮衣種類嚴格對應:

3.穿着規範

4.與清代“氅衣”的區别

需注意,“裼衣”與清代女性服飾“氅衣”不同。後者為滿族女子便服,屬直身長袍,以多層鑲邊和精美刺繡為特色,屬外衣而非罩衣。

裼衣是古代禮制服飾的重要部分,通過顔色、穿法區分場合,體現了傳統服飾文化的等級性與儀式感。其名稱易與清代氅衣混淆,但二者在形制、用途上差異顯著。

網絡擴展解釋二

裼衣的意思

裼衣(xī yī)是指一種古代的上衣,類似于現代的外套或夾克。它通常是長袍的一種變體,有袖子和扣子,可以穿在内衣之外。

拆分部首和筆畫

裼衣的部首是衣(衤),它由5個筆畫組成。

來源和繁體

裼衣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中。它的繁體字形為襲衣,其中的“襲”字代表“穿着衣物”。在古代,裼衣是一種貴族或士人的常見服飾。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裼衣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然而,由于此處沒有提供具體的古代寫法信息,所以無法提供準确的答案。

例句

1. 他身穿一件華麗的裼衣,看起來非常氣派。

2. 這位貴婦人的裼衣上裝飾着精美的刺繡。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裼衣狀、裼養、裼服。

近義詞:袍子、外套、大衣。

反義詞:内衣、褲子、裙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