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祭祀後嘗食新收獲的谷物。《北史·宇文恺傳》:“昔者 神農 之禦天下也,甘雨以時,五穀蕃植,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月省時考,終歲獻貢,以時嘗穀,祀於明堂。”
“嘗谷”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含義如下:
指古代祭祀後嘗食新收獲的谷物,是一種與農耕文化相關的祭祀儀式,象征對豐收的感恩和對神靈的敬奉。
《北史·宇文恺傳》中記載:“以時嘗穀,祀於明堂”,說明這一習俗與神農時代的農業管理密切相關。
如需更詳細文獻或祭祀流程,可參考《北史》或地方民俗研究資料。
“嘗谷”(cháng gǔ)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吃飯。它源自于古代時期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
“嘗”是由“小”和“艹”組成,共包含7個筆畫;
“谷”是由“谷”和“王”組成,共包含7個筆畫。
“嘗谷”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尚食譜”,是《尚書·嘗革命》中的一個記載。
繁體中文中,“嘗谷”寫作“嘗穀”。
在古代,嘗谷的漢字寫作“嘗穀”或“嚐穀”。在字形上,穀字的上部是“裏”字,下部是“王”字。
1. 吃飽才有力氣工作,記得嘗谷後再出門。
2. 好好嘗谷,保持健康生活。
組詞:嘗鮮、嘗試、嘗蔬果。
近義詞:用餐、進餐、吃飯。
反義詞:餓肚子、禁食、節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