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輕浮而狡滑。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經二》:“若在今日,則胡塗亦無用處,唯佻狡躁競者乃得進耳。”
“佻狡”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佻狡”讀作tiāo jiǎo,意為輕浮而狡滑,形容人舉止不莊重且帶有詭詐的特性。
該詞最早見于明代何良俊的《四友齋叢說·經二》:“若在今日,則胡塗亦無用處,唯佻狡躁競者乃得進耳。” 此句諷刺當時浮躁狡詐之人反而容易得勢。
多用于書面語或文學作品中,含貶義,強調性格或行為上的雙重缺陷——既輕浮又狡猾。例如:“他為人佻狡,常以巧言令色博取信任。”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例句,可參考《四友齋叢說》等古籍或權威詞典。
《佻狡》(tiāo jiǎo)是一個形容詞詞語,意思是指人機智、聰明,善于應對和應變的特質。
《佻狡》是由“亻”(人字旁)、“兆”(天字頭)和“犭”(犬字旁)組成。它共有12個筆畫。
《佻狡》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在古代,漢字的字形和用法都有所不同。繁體字中,佻是「僢僼」的俗寫,狡是「狡」的正寫。
在古時候,佻的寫法為「佻」,字形結構與現代相似。狡的寫法為「狡」,字形也較為相似。
這個小夥子機靈佻狡,總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佻狡可以與其他詞組合成不同的詞語,例如:
與佻狡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與佻狡意思相對的詞語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