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時農家計時的器具。 宋 梅堯臣 有《和孫端叟寺丞農具·田漏》。 元 王祯 《農書》卷二十:“田漏,田家測景水器也。凡寒暑昏曉,已驗於星。若占候時刻,惟漏可知。古今刻漏有二:曰稱漏,曰浮漏。夫稱漏以權衡作之,殆不如浮漏之簡要,今田漏概取其制,置箭壺内,刻以為節,既壺水下6*注,則水起箭浮,時刻漸露,目巳初下漏,而測景焉。”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田漏漢語 快速查詢。
“田漏”是古代農家使用的一種計時器具,主要用于農事活動的時間管理。以下是詳細解釋:
田漏是古代農村常見的計時工具,尤其在宋代普及。其名稱由“田”(田地)和“漏”(滲水計時)組成,字面含義與農田活動密切相關。
主要用于農時安排,如播種、灌溉等需精确時間的活動。蘇東坡在《眉州遠景樓記》中也記載了其使用方式。
古代刻漏分“稱漏”和“浮漏”,田漏采用浮漏設計,結構簡單實用,適合農村環境。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工作原理或曆史演變,可參考《農書》等古籍文獻。
《田漏》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指田地裡的漏水。
田漏的部首是田,筆畫數是10劃。
《田漏》這個詞源于古代田地灌溉的方式。在古代,田地需要進行灌溉,有時會出現田地漏水的情況,因此形成了這個詞語。
《田漏》的繁體字為「田漏」。
在古時候,田漏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基本上仍然是以田和漏組成。古代寫法可能更加簡化,例如用「田口水」來代表田地漏水的含義。
1. 農民發現田漏後,立即修補,以免造成土地損失。
2. 這塊田地因為常年田漏,導緻莊稼長不好。
1. 田疇(指田地)
2. 漏水(指洩漏的水)
3. 田泥(指粘在田地上的泥土)
1. 漏水
2. 滲漏
3. 滲透
1. 滴漏
2. 停滞
3. 儲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