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化精神。 三國 魏 曹植 《玄暢賦》序:“或有輕爵祿而重榮聲者,或有反性命而徇功名者,是以 孔 老 異情, 楊 墨 殊義,聊作斯賦,名曰《玄暢》。庶以 司馬相如 為《上林賦》,控引天地古今,陶神知機,摛理表微。”《南齊書·高逸傳·顧歡》:“仙化以變形為上,泥洹以陶神為先。變形者白首還緇,而未能無死;陶神者使塵惑日損,湛然常存。”
“陶神”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主要分為以下兩類解釋:
堯與舜
傳說三皇五帝中的堯和舜是陶器的開創者,因此被後世奉為陶神。他們被視為制陶業的始祖,象征古代先民對器物創造的崇拜。
昆吾氏
另一傳說認為昆吾氏是陶器制造業的發明者,民間尊其為陶神。在昆侖神話中,他擅長燒制陶器,甚至能制造供諸神使用的器物,并具有噴煙助戰的形象。
甯封子
另有典故提到炎帝之子甯封被封為陶神,其傳說可能與地域文化或不同文獻記載相關。
“陶化精神”
該詞最早見于三國時期曹植的《玄暢賦》序,指通過思想熏陶達到精神升華的狀态。例如《南齊書》中“陶神者使塵惑日損,湛然常存”即強調精神淨化後的恒久存在。
現代延伸用法
現代偶見用于生日祝福或文化傳承的比喻(如“心陶神垂”),但此類用法較少且非主流。
陶神是指與制作和燒制陶器相關的神靈,也可指陶藝家們所崇拜和祭祀的神明。
陶神的拆分部首為阝(阜)和示,拆分後的筆畫為11畫。
《陶神》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逍遙遊》一篇中,用來描述陶藝家的技藝和心境。
繁體字形寫作「陶神」,與簡體字形相同。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陶神」的字形與現代寫法基本一緻,沒有顯著變化。
1. 陶藝家心靈手巧,仿佛能夠醉心于與陶神溝通的藝術創作中。
2. 陶神附體,使得他的陶器充滿了生命和靈性。
1. 陶器:由陶土燒制而成的器具。
2. 陶藝家:從事制作和燒制陶器的專業人士。
1. 陶仙:指精通陶藝的仙人。
2. 陶師:指在陶瓷行業擁有豐富經驗的專家。
1. 木神:與在陶藝中代表火和燒制的陶神相對應,代表與木材相關的神靈。
2. 瓷神:與陶神相對應,指與制作和燒制瓷器相關的神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