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photaesthesia; photesthesis
光敏感性(Photosensitivity)在漢英詞典中定義為物質或生物體對光照産生特定反應的特性。該概念在醫學和物理學領域具有雙重含義:在醫學語境下,特指人體皮膚或視覺系統對紫外線和可見光的異常生理反應,常見于卟啉病、紅斑狼瘡等疾病;在物理學範疇,則指材料受光照後發生化學結構改變或電導率變化的屬性,這種特性被廣泛應用于光電器件和光催化材料開發。
牛津大學實驗皮膚病學系的研究表明,醫學光敏感性包含兩種作用機制:光毒性反應(Phototoxic Reaction)和光變态反應(Photoallergic Reaction)。前者表現為紫外線直接引發細胞損傷,後者則涉及免疫系統對光緻抗原的異常應答。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在藥物光敏性評級中,将四環素類抗生素、噻嗪類利尿劑等列為高風險藥物。
材料科學領域,國際照明委員會(CIE)将光敏感性量化為材料單位照度下的響應系數。如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活性達到5.8×10³ cm²/W,這一參數被納入ISO 10678:2010國際标準。德國馬普研究所2023年報告顯示,新型鈣钛礦材料的光敏響應度比傳統矽基材料提升47%,相關成果發表于《自然·光子學》期刊。
光敏感性(Photosensitivity)指生物體或材料對光線的異常反應或感知能力,具體含義因領域不同而有所差異。以下是主要分類及解釋:
皮膚光敏感
指皮膚暴露于紫外線後引發的異常反應,分為兩類:
眼科光敏感
表現為眼睛對正常光線的耐受性降低,可能由屈光介質異常或術後并發症引起。
總結建議:光敏感性的定義需結合具體場景,醫學中重點關注皮膚和眼部反應,生物學則強調生物適應性。若需進一步了解特定疾病或機制,可參考醫學專業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