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photoelectrocatalysis
光電催化(Photoelectrocatalysis)是光化學與電化學交叉的前沿技術,其核心在于利用光敏材料吸收光能激發電子-空穴對,并在外加電場輔助下實現高效的氧化還原反應。該術語在《漢英綜合科技詞典》中被定義為“通過半導體材料的光激發與電極反應耦合,驅動化學轉化的過程”,對應的英文表述為“photoelectrocatalytic process”。
從反應機制看,該過程包含三個關鍵階段:(1)光吸收與載流子生成;(2)載流子遷移與分離;(3)表面催化反應。以二氧化钛為例,其禁帶寬度(約3.2 eV)決定吸收紫外光後産生的電子躍遷行為,電子經外電路遷移至對電極參與還原反應,空穴則留在催化劑表面引發氧化反應。
該技術的主要應用包括:
國際權威期刊《Chemical Reviews》指出,光電催化體系的量子效率與界面電荷傳輸動力學直接相關,通過納米結構工程可有效抑制載流子複合。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近期研究進一步驗證,構建梯度能級結構能使光電壓提升至0.85 V,突破傳統限制(參見《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2024年刊載論文)。
光電催化是一種結合光能與電能驅動的多相催化技術,其核心在于利用半導體材料在光照下産生的光生電子-空穴對,通過外部電場或内部能帶結構實現電荷分離,從而加速氧化還原反應。以下是詳細解釋:
光電催化通過半導體光電極吸收光能,産生電子(導帶)和空穴(價帶),并在電場作用下分離。分離後的電荷遷移至催化劑表面,分别參與還原和氧化反應。例如,水分解反應中,電子還原水生成氫氣,空穴氧化水生成氧氣。
當前主要問題包括光電極材料穩定性不足、光能轉換效率偏低等。未來研究聚焦于開發高效穩定的半導體材料和優化反應體系設計。
光電催化通過整合光、電雙重驅動機制,在綠色能源和環保領域展現出重要潛力,但其大規模應用仍需進一步技術突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