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時數折舊法英文解釋翻譯、工作時數折舊法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經】 depreciation-working hours
分詞翻譯:
工作的英語翻譯:
job; work; employment; labour; pursuit; task
【醫】 ergo-
【經】 job; operations; task
時的英語翻譯:
days; hour; occasionally; opportunity; seanson; time
【醫】 chron-; chrono-
數的英語翻譯:
a few; count; enumerate; fate; frequently; list; number; numeral; numeric
reckon; repeatedly; serveral
【計】 crossing number; N
【醫】 number
【經】 number
折舊法的英語翻譯:
【經】 depreciation method; method of depreciation
專業解析
Working Hours Depreciation Method(工作時數折舊法)是一種基于資産實際使用量計算折舊的會計方法,其核心公式為:
$$
text{年折舊額} = frac{text{資産原值 - 預計殘值}}{text{預計總工作時數}} times text{當年實際工作時數}
$$
該方法適用于價值與使用強度直接相關的設備,如重型機械、飛機引擎。相較于直線折舊法,它能更精準匹配成本與收益,但需依賴可靠的工作量記錄系統。國際會計準則(IAS 16)允許采用此類可變折舊模式,美國通用會計準則(GAAP)也将其歸類為"産量折舊法"(Units of Production Depreciation)。
網絡擴展解釋
工作時數折舊法是一種固定資産折舊的計算方法,其核心是将資産的價值損耗與其實際使用時間(工作小時數)直接關聯。以下是詳細解釋:
1.定義與適用範圍
- 定義:工作時數折舊法屬于工作量法的一種,通過計算資産每工作小時的折舊額,再根據實際使用時間計提折舊費用。這種方法適用于使用強度波動大、損耗與工作時長密切相關的設備,如運輸工具、工業機械等。
2.計算公式
- 單位工作小時折舊額:
$$
text{單位折舊額} = frac{text{固定資産原值} times (1 - text{預計淨殘值率})}{text{預計總工作小時數}}
$$
或等價形式:
$$
text{單位折舊額} = frac{text{原值} - text{預計淨殘值}}{text{總工作小時數}}
$$
- 月折舊額:
$$
text{月折舊額} = text{當月實際工作小時數} times text{單位折舊額}
$$
3.應用示例
假設某設備原值50萬元,預計總工作時長10萬小時,淨殘值率5%:
- 單位折舊額 = ( 500,000 times (1 - 5%) / 100,000 = 4.75 , text{元/小時} )。
- 若某月工作時長為200小時,則月折舊額 = ( 200 times 4.75 = 950 , text{元} )。
4.優缺點分析
- 優點:更真實反映資産使用損耗,折舊費用與收益匹配。
- 缺點:需準确預估總工作小時,操作複雜度高于年限平均法。
5.與其他方法的區别
- 與年限平均法對比:後者按時間平均分攤價值,而工作時數法強調實際使用強度。
- 與加速折舊法對比:加速法前期計提更多折舊,工作時數法則完全依賴實際工作量。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行業應用或完整公式推導,可參考會計專業資料(如、5、8)。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