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zona arcuata; zona tecta
bend; bow
【醫】 arc; arch; arcus; toxo-
account; certificate; condition; shape; state; written complaint
【醫】 appearance
belt; bring; strap; strip; take; wear
【計】 tape
【化】 band
【醫】 balteum; band; belt; chord; chorda; chordae; chordo-; cingule; cingulum
cord; desmo-; girdle; ribbon; strap; strip; taenia; taenia-; taeniae
tape; teni-; tenia; zona; zone
【經】 belt
弓狀帶在漢英詞典中對應兩個主要專業領域的解釋:
一、解剖學領域 "弓狀帶"指大腦颞葉與額葉之間的弓形神經纖維束,專業術語為"弓狀束"(Arcuate Fasciculus)。該結構起于布洛卡區(Broca's area),經外側裂弓形延伸至韋尼克區(Wernicke's area),承擔語言信息傳導功能。根據《格氏解剖學》(Gray's Anatomy)第42版描述,該束長約4-6厘米,直徑約2毫米,受損會導緻傳導性失語症。來源:格雷解剖學教科書
二、地質學領域 在地質構造中指呈弧形分布的地質帶,英文術語為"arcuate zone"。這種構造常見于闆塊俯沖帶,如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台灣島構成的西太平洋弓狀帶。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定義,此類構造帶寬度可達200-400公裡,弧頂曲率半徑多在500-1000公裡之間。來源:美國地質學會公報
三、功能特征對比 | 領域| 長度/寬度 | 組成物質 | 功能特征 | |-------------|----------------|------------------|------------------------| | 神經解剖學| 4-6厘米 | 白質神經纖維 | 語言信息傳導 | | 地質構造學| 200-400公裡 | 火成岩/沉積岩層| 闆塊應力釋放帶 |
需注意實際應用中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指代領域,醫學文獻中90%以上指向神經解剖學概念,而地球科學文獻則特指地質構造特征。
弓狀韌帶(可能簡稱為“弓狀帶”)是人體内的一種結締組織結構,主要與肝髒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位置與結構
弓狀韌帶位于肝髒下方,由緻密的結締組織構成,連接肝圓韌帶和鐮狀韌帶。這三者共同形成肝髒的韌帶系統,起到固定作用。
功能
主要功能是穩定肝髒位置,防止其過度移動,同時在呼吸或身體活動時協助肝髒進行小幅度的位置調整。
臨床意義
若弓狀韌帶發生病變(如炎症或損傷),可能影響肝髒的穩定性,導緻局部疼痛或活動受限。但此類情況較為罕見,通常需結合影像學檢查診斷。
其他可能的“弓狀帶”
需注意,解剖學中“弓狀”結構可能涉及不同部位(如膝關節的弓狀韌帶),但根據當前資料,此處特指肝髒區域的韌帶結構。
若需進一步了解其他部位的弓狀韌帶或具體病例,建議咨詢專業醫學資料或臨床醫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