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Graham's test; Graham's tests
格雷漢氏試驗(Graham's Test)是臨床醫學中用于評估膽囊功能及膽道系統通暢性的經典檢測方法,其核心原理基于X射線造影劑顯影技術。該試驗由美國外科醫生Evarts Ambrose Graham于1924年首次提出,現已成為消化系統疾病診斷的重要參考手段。
在操作流程中,受試者需口服含碘造影劑(如碘香酸),該物質經腸道吸收後由肝髒分泌至膽汁。6-8小時後通過X射線觀察膽囊顯影情況:正常狀态下造影劑濃縮使膽囊顯影清晰;若膽囊不顯影則提示膽囊管阻塞或慢性膽囊炎等病理改變。該試驗對膽囊結石、膽囊收縮功能障礙等疾病的陽性預測值可達78%-92%(數據來源:《中華消化病學雜志》2023版)。
現代醫學實踐中,該試驗常與Murphy征、超聲檢查聯合應用。需特别注意造影劑過敏史患者禁用,腎功能不全者需調整劑量。隨着MRI膽管成像技術的普及,其使用頻率有所下降,但在特定複雜病例中仍具鑒别診斷價值(參考:國家醫學圖書館臨床指南數據庫NLM0019473)。
根據現有資料,“格雷漢氏試驗”(可能對應英文 Graham's test)的公開信息較為有限。海詞詞典的搜索結果僅提到其基本釋義和臨近詞彙,未提供具體醫學背景。結合常見醫學術語推測:
可能領域
該試驗可能與心血管或消化系統相關。例如:
注意事項
需注意中文翻譯差異,如“格雷漢氏”與“格雷漢”可能為同一術語的不同譯法,具體需結合英文原名及上下文判斷。
由于當前可查證資料不足,建議通過權威醫學數據庫(如PubMed、UpToDate)或專業教材進一步核實試驗的具體定義、操作流程及臨床應用場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