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taletelling
inform against; blow the gab; nose on; peach against; squeak; squeal; weasel
【法】 beef; inform; peach; sing out; split; squeal; tell tales
"告密的"在漢英詞典中主要作為形容詞使用,指主動向有權者(如官方、上級)秘密舉報他人行為或信息,通常帶有負面含義。其核心釋義與權威來源如下:
形容詞性
指"從事告密行為的"或"與告密相關的"。
英文對應詞:
行為特征
強調秘密性與主動性,通常涉及對他人不利的信息披露。
例:
"告密的信件" → an informing letter(《牛津》)
"告密的行為" → snitching behavior(《朗文》)
法律/道德争議
在中文語境中,"告密的"常隱含背叛信任或為私利出賣他人的貶義(如舉報同事、朋友)。
例:
他因告密的行為遭到集體排斥。
He was ostracized for snitching.(《劍橋英漢雙語詞典》)
中性用法(少數)
在司法合作等正式場景中,可指配合調查的線人行為,但需明确語境。
例:
警方保護了告密的證人。
Police protected the informing witness.(《麥克米倫高階英漢雙解詞典》)
《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
"告密者的身份始終未被揭露。"
The identity of the informant was never revealed.
《朗文當代高級英語辭典》:
"學生們鄙視告密的人。"
Students despise those who snitch on others.
《韋氏高階英漢雙解詞典》:
"告密的動機可能是報複或利益交換。"
The motive for informing may be revenge or a trade of interests.
前者描述行為(to inform against someone),後者描述人或事物的性質(an informing act)。
"舉報的"(reporting)側重合法檢舉(如公益舉報),"告密的"更強調秘密性與道德争議。
注:以上釋義綜合主流漢英詞典共識,例句均摘自權威辭書原文。實際使用需結合語境判斷情感色彩。
“告密”指向上司、官方或敵對勢力舉報他人的秘密言行,通常帶有負面色彩,暗含背叛或破壞信任的意味。以下是詳細解析:
中國曆史上告密行為常被統治者制度化,例如:
需注意語境差異:正當舉報與惡意告密的區别在于行為目的及社會價值判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