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 interference pattern
disturb; interfere; jam; molest; obstruct; violate
【計】 interference
【化】 disturbance
【醫】 brushing; interfere; interference
【醫】 map
在漢英詞典及專業術語框架下,“幹擾圖型”(gān rǎo tú xíng)指由兩列或以上相幹波疊加時,因相位差異導緻空間或時間上出現的強度強弱交替分布的圖形。其核心概念與英文術語Interference Pattern 對應,常見于波動光學、聲學及通信領域。以下是詳細解釋:
中文定義
“幹擾圖型”是“幹涉圖樣”的專業表述(“幹擾”在此語境下等同于“幹涉”),指相幹波(如光波、聲波)相遇時,因波峰與波谷疊加産生的明暗相間或強弱交替的穩定空間分布圖形。
來源:《物理學名詞》(第三版),科學出版社,2019年,第178頁。
英文對應術語
Interference Pattern
來源:IEEE Standard Definitions of Terms for Antennas, IEEE Std 145-2013.
光學幹涉
楊氏雙縫實驗(Young's Double-Slit Experiment)中,光通過雙縫後形成明暗條紋,其數學描述為:
$$ I(x) = I_0 cosleft(frac{pi d x}{lambda D}right) $$
其中 (d) 為縫間距,(lambda) 為波長,(D) 為縫屏距離。
來源:Hecht, E. Optics. Pearson Education, 2017, pp. 398-402.
通信抗幹擾
在無線通信中,多徑傳播會導緻信號疊加,形成時域幹擾圖型(如碼間串擾),需通過均衡技術消除。
來源:Rappaport, T. S.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Prentice Hall, 2002, pp. 204-210.
來源:《英漢電子工程詞典》,國防工業出版社,2015年,第423頁。
“幹擾圖型”通常指在電磁幹擾或信號傳輸過程中,由不同幹擾源産生的特定波形或圖形模式。以下是詳細解釋:
“幹擾”在物理和工程領域主要指電磁信號受到擾亂的現象,而“幹擾圖型”則是這種幹擾在設備(如示波器、頻譜儀)上呈現的圖形化特征。例如,電暈放電、接觸不良等不同幹擾源會形成獨特的脈沖分布或振蕩波形。
電暈放電幹擾
接觸不良幹擾
表現為不規則脈沖,對稱分布于電壓零值兩側,峰值處無信號。電壓升高時噪聲範圍擴大。
共模幹擾與差模幹擾
通過分析幹擾圖型,可快速定位幹擾源。例如:
幹擾圖型的研究在通信、電力系統等領域至關重要。例如,和提到的共模/差模幹擾分類,幫助工程師設計抗幹擾電路;中的局部放電圖譜則用于電力設備故障診斷。
如需更完整的幹擾圖譜示例,可參考來源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