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arm's length price; fair value
"公平價格"作為經濟學與商業倫理交叉領域的重要概念,在漢英詞典中通常被譯為"fair price",其内涵可從三個維度解析:
一、價值交換的平衡機制 根據《牛津經濟學詞典》(第10版)的定義,公平價格指買賣雙方在信息對稱條件下,基于商品或服務的真實價值達成的合理交易金額。該标準包含兩個核心要素:生産成本的合理覆蓋(包括人力、原材料和技術投入),以及適度的利潤空間以維持商業可持續性。
二、法律維度的定價規範 《布萊克法律詞典》(第11版)強調公平價格在合同法中的特殊地位,指交易雙方在不存在欺詐、脅迫或重大誤解情況下确立的價格基準。美國統一商法典(UCC)第2-305條特别規定,當合同未明确價格時,應以"籤訂合同時的合理價格"作為執行标準。
三、社會倫理的實踐準則 世界銀行發展報告(2023)指出,公平價格在發展中國家市場機制建設中具有雙重功能:既需防止壟斷性定價損害消費者權益,又要避免行政過度幹預導緻市場扭曲。典型案例包括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行的基本藥物定價機制,通過成本加成法與購買力平價法确定跨國藥品價格區間。
該概念的動态性體現在價格形成過程中需綜合考量:市場供求關系(微觀經濟層面)、行業平均利潤率(中觀産業層面)以及社會福利指數(宏觀經濟層面)。國際标準化組織(ISO)26000社會責任指南建議,企業應建立包含成本審計、同業比較和消費者調研的三維定價模型,以實現商業利益與社會責任的平衡。
“公平價格”是一個在不同曆史時期和學科領域中具有多重含義的概念,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公平價格的核心在于交易雙方在信息透明、自願無脅迫的基礎上形成的合理價格,其内涵隨時代背景不同而演變。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場景(如并購條款或會計計量),可參考對應來源的完整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