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供給經濟學英文解釋翻譯、供給經濟學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經】 supply-side economics

分詞翻譯:

供給的英語翻譯:

provide; supply; purvey; fill; furnish; give; store
【化】 furnish
【醫】 supply
【經】 supplies; supply

經濟學的英語翻譯:

economics
【經】 economics

專業解析

供給經濟學(Supply-Side Economics)是以提升商品與服務供給能力為核心的經濟理論體系,其英文術語對應"supply-side economics",強調通過減稅、放松管制和鼓勵投資等手段刺激生産要素投入,進而實現長期經濟增長。

該理論包含三個核心主張:

  1. 拉弗曲線效應:由經濟學家亞瑟·拉弗提出,認為高稅率會抑制經濟活動,適度減稅反而能通過擴大稅基增加財政收入(引自美國國會研究服務處《聯邦稅收政策分析》);
  2. 資本形成優先:主張降低資本利得稅和企業所得稅,促進私人儲蓄與設備投資(參考美聯儲《貨币政策與資本形成》年度報告);
  3. 市場激勵機制:通過簡化法規降低企業合規成本,增強市場活力(美國財政部《1980年代稅改白皮書》記載)。

裡根政府時期實施的《經濟複蘇稅法》(1981)是典型政策實踐,将最高個人所得稅率從70%降至50%,配合放松航空、貨運等行業管制,促使美國1983-1989年間實現年均4%的GDP增長(數據源自美國經濟分析局曆史統計)。

該學派與凱恩斯需求管理理論形成對照,強調生産要素質量提升優于短期消費刺激(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蒙代爾在《國際經濟學評論》中對此有系統論述)。當前學術界通過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的多項實證研究表明,供給端政策在提升全要素生産率方面具有持續影響。

網絡擴展解釋

供給經濟學是20世紀70年代初興起于美國的經濟學流派,強調通過刺激生産端的供給來推動經濟增長,而非傳統的需求管理。以下是其核心要點:

1.基本定義與背景

供給經濟學認為經濟問題的根源在于供給不足,主張通過減稅、減少政府幹預等手段激發生産積極性。該學派分為兩派:

2.核心理論

3.主要政策主張

4.實踐影響

供給經濟學在20世紀80年代被美國裡根政府采納(即“裡根經濟學”),通過大規模減稅和放松管制,短期内刺激了經濟增長,但也導緻財政赤字擴大和收入差距加劇。

5.與基礎供給概念的區别

經濟學中的“供給”指生産者在特定價格水平下願意并能夠提供的商品量,而供給經濟學是圍繞如何擴大供給形成的政策理論體系。

如需進一步了解學派發展或政策案例,可參考搜狗百科和MBA智庫的完整内容。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