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公斷法案英文解釋翻譯、公斷法案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法】 arbitration act

分詞翻譯:

公斷的英語翻譯:

arbitrate; arbitration
【經】 arbitrage; arbitrate; arbitration

法案的英語翻譯:

act; bill; proposed law
【經】 bill

專業解析

"公斷法案"是一個複合法律術語,需從漢英雙重視角結合法學理論進行解析。根據《元照英美法詞典》的釋義,"公斷"對應英文中的"arbitration",指争議雙方自願将糾紛提交第三方裁決的非訴訟解決機制;"法案"則對應"act"或"bill",特指立法機關審議中的法律草案或已頒布的成文法。

在比較法框架下,典型的公斷法案如英國《1996年仲裁法案》(Arbitration Act 1996),該法案系統規範了仲裁協議的效力、仲裁程式規則及裁決執行等核心要素(參考英國立法數據庫legislation.gov.uk)。中國《仲裁法》的英譯版本則采用"Arbitration Law"的表述,體現大陸法系對仲裁制度的程式規制特點(詳見全國人大官網npc.gov.cn)。

該術語的法律内涵包含三個維度:

  1. 程式法定性:要求仲裁活動遵循法定程式,如《紐約公約》第5條規定的裁決承認條件(聯合國貿易法委員會案例庫uncitral.org)
  2. 協議自治原則:體現當事人意思自治,符合《國際商事仲裁示範法》第19條的契約自由精神(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官網)
  3. 司法審查邊界:限定法院介入範圍,參照《美國聯邦仲裁法》第10條規定的撤銷裁決事由(美國國會立法信息庫congress.gov)

從法律效力層級分析,"法案"作為立法載體時,其效力通常高于行業仲裁規則。例如《新加坡國際仲裁法案》第12條明确賦予仲裁庭臨時措施決定權,構成該國仲裁制度的基石(新加坡法規修訂委員會 statutes.agc.gov.sg)。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現有信息和詞義拆分,"公斷法案"可作如下解釋:

一、詞義分解

  1. 法案(來源)
    指由政府或立法機構起草的、需經審議程式才能生效的法律草案。如國會審議中的《網絡安全法》草案即屬于法案階段。

  2. 公斷
    法律術語中通常指仲裁(Arbitration),即第三方對争議的公正裁決。例如國際貿易糾紛常通過仲裁機構公斷。

二、組合詞義推測

"公斷法案"可能指規範仲裁程式的法律草案,例如:

三、實例參考

英國《1996年仲裁法案》(Arbitration Act 1996)是典型範本,其核心條款包括:

  1. 法院對仲裁的最低限度幹預原則(第1條)
  2. 仲裁協議書面形式要求(第5條)
  3. 仲裁員免責條款(第29條)

四、特别說明

由于當前搜索結果未提供"公斷法案"的直接定義,以上分析基于詞源和法律體系共性推導。如需精準解釋,建議補充該術語出現的具體語境(如國家/法案編號)。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