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individual psychology
個體心理學(Individual Psychology)是由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于20世紀初創立的心理學流派,其核心主張是“人的行為受社會關系驅動,并以追求優越為目标”。該理論強調個體在成長過程中形成的生活風格(Life Style)和自卑感與補償機制對人格發展的決定性作用。
從漢英詞典角度解析,“個體心理學”對應的英文術語為"Individual Psychology",其中“個體”指代人的整體性和獨特性,而非孤立存在。阿德勒認為,人類行為需從社會興趣(Social Interest)和目标導向性(Teleology)兩方面理解,即個體通過設定生活目标來克服自卑感,并在社會合作中實現自我價值。
該理論的三大支柱包括:
在當代應用中,個體心理學被廣泛運用于教育咨詢、家庭治療和組織行為管理領域。例如,美國阿德勒學派協會(NASAP)将其核心理念整合為“鼓勵式溝通”技術,用于改善親子關系和職場協作。
個體心理學是心理學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個體心理過程、行為模式及其發展規律。以下是其核心内容的綜合解釋:
個體心理學以個體為研究對象,關注其認知、情感、動機等心理機制,強調個體的獨特性、發展性和整體性。例如,每個個體因遺傳、環境等因素形成獨特的思維與行為方式,同時心理狀态會隨年齡、經曆不斷變化,且心理各要素(如意識、潛意識)相互關聯構成整體。
個體心理學為心理咨詢、教育、管理等提供理論支持,例如通過分析個體差異優化教育策略,或通過改善自我認知促進心理健康。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理論或案例,可參考心理學教材或權威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