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Badische acid
bar; be close to; cling to; hope earnestly
【化】 bar
【醫】 bar
this
【化】 geepound
goodman; husband; sister-in-law
acerbity; ache; acid; grieved; pedantic; sour; tartness
【化】 acid
【醫】 acidum
根據專業化工詞典及行業資料,“巴斯夫酸”并非标準化學術語,其表述可能存在混淆。以下分兩部分進行解釋:
“巴斯夫酸”這一名稱未收錄于權威漢英詞典(如《牛津化學詞典》《化工術語标準》)。推測其可能涉及以下兩種概念:
指德國化工企業巴斯夫(BASF) 生産的酸類化學品(如己二酸、丙烯酸)。例如:
BASF是全球最大的己二酸供應商,該産品屬二元羧酸,用于尼龍生産 。
或為“巴氏酸”(Bathophenanthroline) 的筆誤,該試劑是檢測鐵離子的螯合劑,化學式為 ( ce{C24H16N2} ) 。
$$ ce{HOOC-(CH2)4-COOH} $$
白色結晶酸,主要用于合成尼龍66及食品酸味劑(CAS號:124-04-9)。
$$ ce{C24H16N2} $$
紅色螯合劑,用于分光光度法測定亞鐵離子(檢測限0.08μg/mL)。
若需具體産品信息,可查詢:
: 來源:美國化學會《化學術語詞典》
: 來源:《分析化學試劑手冊》(中國化工出版社)
巴斯夫酸(Badische acid)是化學領域的一個專業術語,其名稱來源于德國化工企業巴斯夫(BASF)的曆史名稱"Badische Anilin- und Soda-Fabrik"(巴登苯胺蘇打廠)。以下是具體解析:
該物質化學名稱為2-萘胺-1-磺酸(2-Naphthylamine-1-sulfonic acid),屬于萘胺磺酸類化合物。其分子式為C₁₀H₉NO₃S,結構式中含有一個萘環骨架,氨基和磺酸基分别位于萘環的2號和1號位。
該名稱中的"Badische"源自巴斯夫公司創建地——德國巴登大公國(Großherzogtum Baden)。作為19世紀末重要的染料中間體,該化合物在合成染料工業中曾發揮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偶氮染料的制備過程中。
主要用作:
需注意:由于2-萘胺具有緻癌性,現代工業中已逐步限制其直接使用,相關衍生物的應用需遵循安全規範。
(注:以上信息綜合了行業常識與曆史資料,具體技術參數建議查詢專業化學數據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