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plait point
altogether; common; general; share; together
【醫】 sym-; syn-
dissolve
a little; dot; drop; feature; particle; point; spot
【計】 distributing point; dot; PT
【醫】 point; puncta; punctum; spot
【經】 point; pt
共溶點(eutectic point)是物理化學與材料科學中的核心概念,指在二元或多元固-液平衡體系中,兩種或多種組分以特定比例共存時,達到最低熔點的溫度與組成狀态。此時系統呈現單一液相與多固相的平衡,且熔融過程不再隨溫度變化而改變組成。該術語對應的英文為eutectic point(發音:/juːˈtɛktɪk pɔɪnt/),在漢英詞典中常翻譯為“低共熔點”或“共晶點”。
從熱力學角度分析,共溶點的形成需滿足吉布斯相律(Gibbs phase rule),其數學表達式為:
$$
F = C - P + 2
$$
其中,( F ) 是自由度,( C ) 是組分數,( P ) 是相數。在共溶點處,自由度 ( F=0 ),表明溫度與組成均無法獨立改變。
共溶點現象在工業中應用廣泛,例如:
權威文獻建議參考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發布的《化學術語綱要》及《物理化學》教科書(作者:Peter Atkins)中的相平衡章節,以獲取更嚴謹的定義與實驗數據驗證。
共溶點(或稱共熔點)是物理化學中描述多組分體系相變特性的重要概念,具體含義及特點如下:
共溶點指溶液在冷卻過程中完全凝固成固體的溫度,同時也是加熱時固相開始熔化的溫度。此時溶質與溶劑共同熔化,形成固液共存狀态。例如水的共熔點為0℃,此時冰與水可穩定共存。
在冷凍幹燥工藝中尤為關鍵:
術語 | 定義 |
---|---|
共晶點 | 所有組分完全凍結的溫度(廣義包含共溶點) |
三相共溶點 | 三相液體體系中,部分互溶組分的三相成分趨近時的特殊狀态 |
注:不同文獻中"共溶點"與"共熔點"常混用,實際應用中需結合具體體系判斷。如需完整凍幹工藝參數,可參考的凍幹技術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